社区服务的性质与资源配置机制分析(2)
2015-09-03 01:09
导读:6、 农村劳动力进城,国企职工下岗,住宅私有化、商品化,社区资源总量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
6、 农村劳动力进城,国企职工下岗,住宅私有化、商品化,社区资源总量扩大。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经济结构的调整,大量国企职工下岗,沉积在社区。社区劳动力供给规模不断扩大,劳动力资源非常富裕。这给社区服务的开展和低成本运行提供了便利条件。城市职工住宅私有化、商品化改革,居民小区的开发,既有利于社区意识、社区认同感的形成,又有利于社区资源的积累。
总之,社区服务的产生与发展,有其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必然性。
二、 社区服务的主体和内容分析
在社区发展的过程中,社区需求,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水平上,都在日益扩大和提升。社区居民需求五花八门,丰富多彩,但并不是所有需求都需要并能在社区满足。能纳入社区服务的社区需求,只能是需求主体在社区,同时供给主体也在社区的那部分。以社区机构、民间组织为主体提供或通过社区主体来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以下类型:
1、 面向社区居民的
社会保障社会化服务。在社会保障社会化管理的改革过程中,政事分开、企事分开,离退休人员、下岗失业人员和参加了社会保险的个体业主进入社区管理,社区机构相应地向这类人员提供社会保障登记和退休金、保险金的发放服务。
2、 面向社会贫困户、优抚对象的社会救助服务。这是传统的民政济贫、优待抚恤服务和新建立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服务,是社会安全的最后防线。
3、 由社区机构、民间组织面向社区老年人、孤儿、残疾人提供的社区福利服务。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社会对老年人、孤儿、残疾人的关怀程度越来越高,要让这部分弱势群体同样享受社会文明发展的成果,开展社区福利服务,提高服务质量,是社区发展的重要内容。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4、 便民利民服务。这是由社区机构、民间组织提供的旨在方便本区居民,解除其后顾之优的特定服务,如日间托儿所、午餐小饭桌等。
5、 社区卫生保健服务。这是由驻社区的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提供的纳入职工医疗保险范围的基本医疗、预防保健、老年人保健、妇女儿童系统保健、主要慢性非传染疾病治疗等服务。
6、 社区物业服务。这是由社区物业管理机构面向业主提供的房屋建筑本体、公用和共用设施及配套服务设施维修、养护服务,公共环境的清洁卫生、园林绿化服务,本物业区的交通车辆行驶、停泊管理服务和安全监控、巡视等保安服务。
7、 由社区机构或非赢利组织面向青少年提供的的心理和行为矫治服务。社区是青少年社会化的重要载体,当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出现与社会规范不相符时,除了家庭和学校外,心理和行为矫治需要在社区予以帮助。这是防范社会失范,增强社区凝聚力和认同感,稳定社区的需要。
8、 由社区机构或非赢利组织面向下岗职工提供的再
就业服务。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过程中,或者经济周期波动的原因,或者经济结构调整的原因,总有一些职工下岗需要寻求再就业,他们需要就业机会,需要获取就业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