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建设良好社会风气要重视培育“耻感文化”(2)
2015-09-26 01:01
导读: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近二十年,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领域还是社会习俗、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都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市场经济体制确立近二十年,无论是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重大领域还是社会习俗、人们的生活方式及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大多都是社会进步文明的表现,但也有一些反映出人性的倒退甚至是堕落的现象不容忽视。要重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道德大厦,就必须寻回“耻感文化”。因为,一种“恶”的社会风气一旦形成,毁灭的将不仅仅是几个“贪官”几个无良之人,而将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思想家顾炎武曾有“亡国与亡天下”之说,即改朝换代叫亡国,道德沦丧、风气败坏叫亡天下。国家治乱关键在社会风气,并就此提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思想。苏轼也曾有言:“国家之所以存亡者,在道德之浅深,不在乎强与弱;历数之所以长短者,在风俗之厚薄,不在乎富与贫”。实践表明。我们所正在致力于向前推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仅仅是法制经济,而且也是道德经济。法制和道德在确保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仅仅依靠法律不可能保证市场经济的顺利运行。它还需要有应有的道德约束力。一旦失去了应有的道德底线,就有可能出现以耻为荣或耻荣不分的风气。当前因缺少“耻感文化”而导致的畸形社会现象在人群中屡见不鲜。因此,我们更要加强“耻感文化”的培育,寻回人们的“廉耻羞恶”之心。
二、培育“耻感”文化,树立良好社会风气,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如何保护、激发存在于人们内心的“耻感”?
第一,构建合理的道德评价体系是培育“耻感”文化、树立良好民风的关键。社会构建合理的道德评价标准,使大众明白什么是有道德、什么是不道德。怎样做是道德高尚,怎样做是遵守基本社会公德。这样说似乎有降低了我国国民素质之嫌,但在市场经济大潮冲击下,确实出现了如上所述的道德标准的模糊甚至颠倒的现象,因此,我们更加强调构建合理的,有助于树立良好社会风气的道德评价标准。在此,我们呼唤的是大众道德。何谓大众道德?大众道德可以理解为普通人的道德,社会大多数成员的道德。即“既满足个人自身的基本心理需求、价值需求和个人正当利益诉求,同时主观上没有损害他人、社会的故意,客观上没有造成他人、社会损害后果,能够与人和衷共济,对他人和集体有利的行为方式”(胡解旺:《论大众道德》,《伦理学研究》,2006年第4期)。所以,不能把道德的评价标准定位太高,使之远离了社会生活,仅强调“毫不利己。专门利人”高尚道德,忽视社会成员对个人正当利益的追求,这样只能导致大众远离道德和望而却步,反过来也不利于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第二,正确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建立完善的政府监督机制是培育“耻感”文化、树立良好民风的重要手段。
人的道德从来都不是在真空中产生的,现实的制度性环境会对人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产生实际的影响。好的制度会激发人的善,抑制人的恶,而坏的制度则极有可能伤害人的善,滋生人的恶。而且,人的道德在现实中不是一种静态的存在,而是随着现实的环境而呈现出不同的变化。人们在现实制度环境中的生存和体验,会对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