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时期的城市规划与发展(2)
2015-10-15 01:01
导读:(5) 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
(5) 多元期
从20世纪50年代起,城市设计和多元思想崛起,城市形成建设趋向小型化、环境人性化和决策公开化。二战以后,世界上很多国家恢复重建,经济和科学技术发展进入新的高潮。60~70年代的西方国家,一方面是经济的发展,新的科技成果得到了广泛应用, 第三产业兴起, 生活水平提高; 另一方面则是旧的经济结构经受着变革的巨大冲击,所谓“传统工业”开始衰退,环境质量恶化,社会结构和城市的历史文脉被破坏,新的社会经济不稳定因素在增长,这就促使人们反思,更深入地思考城市的本质,包括重新认识那些原以为是“金科玉律”的某些城市规划的观念、原则和方法,因此,60年代以后,现代城市规划观念又经历了一次新的转变,直到今天, 这种转变仍在继续发展。
2 当今城市规划新观念
首先,最令人欣慰的是,从20 世纪80年代至今,在规划师、设计师以及国仁的努力耕耘下,现就全民意识来说,对“规划”这个概念已不再陌生或持“漠然”的态度了。当然,最为主要的还是经历了这十多年的坎坷,城市规划内容又注入了新的思想和观念,对一些已不再适应发展需要的“教条模式”,均作了改头换面的“革新”,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城市规划中已融入社会经济因素
“经济”本身就是一个动态的活跃因素,当其与规划相结合,也才能真正体现“规划”是为人服务的。二战后的西方城市主要面临的就是一系列经济问题,所以,才成为制定规划进行考虑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经济改革中出现大量的社会经济问题,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城市规划。20世纪20年代期间,规划是以解决城市人口疏散为出发点,而今研究的问题就宽广得多,诸如城市所在区域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城市规划相结合,带来了新的因素,同时,也提出了新的问题。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虽然目前对这方面的研究还不完善、成熟,譬如定量分析研究等,但它为城市规划注入了新的生命力,包括从城市如何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何确定城市在区域中的合理位置,到城市人口和经济发展如何解决人口
就业、发展新区、保护旧城中心繁荣等问题结合起来。
(2) 从更深层次和角度认识城市结构
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是社会经济作用的结果,对城市职能的多样化和社会经济结构的复杂性有了重新认识,即城市的空间结构必须适应城市社会结构发展变化的需要;另一方面是从空间结构上, 对“功能主义”观点提出挑战,引导人们重新研究旧城市;重视保护原有的社区结构,允许适当的高密度,保护城市的历史文脉,保护有价值的自然和人文景观资源;还重视传统的建筑形式和旧建筑的有机结合,改变过去对旧城市全盘推倒,大拆大建,彻底求“新”的做法。
(3) 城市发展连续化
人们逐步对城市规划的性质以及相应方法有了新的认识,主要是否定了把城市规划当作是城市“终极状态”理想蓝图的概念,而是逐步把城市的发展视作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