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围绕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通过对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的分析,阐述了构建参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意义,并着重阐明了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着力点,着力点即在参政党目标形象系统的构建、组织形象系统的构建、行为形象系统的构建三个方面。
关键词:参政党 政党文化 评价要素 构建
政党文化是一个政党延续发展的重要标识,是政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参政党自身建设的着力点。“先进政党文化的形成取决于两个关键环节,一是政党意识的形成环节,二是政党意识向二级标示要素的转化环节。第一个环节解决的是科学政党意识的形成问题,第二个环节解决的是二级标示要素的先进性问题”[1]。要保持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进步性,不仅要保持科学先进的政党意识,还要在政党意识向二级标示要素转化过程中防止和避免随时发生的政党文化流变现象,保持这些要素的进步性。只有保持这些二级要素的进步性,才能确保政党文化的进步性,进而保持参政党的进步性。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核心要素——科学政党意识的形成和构建以及二级要素的构建问题,笔者曾在“关于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思考”一文中作了专门的阐述,在此不再赘述,本文着重阐明的是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构建问题。
一、 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内容及意义
(一) 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评价要素的概念分析
政党文化是指一个政党所具有的为其党员所认同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以及由此决定的一个政党区别于他党的政党形象。也就是说,政党的意识形态、组织心理、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形象等都是政党文化的构成要素。因此,在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过程中,还需要将政党形象要素的构建,作为参政党政党文化构建的内容之一。那么,政党文化与核心要素——政党意识以及二级标示要素的关系是怎样的呢?就其关系而言,政党文化是政党意识的外化形态,它包含着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政党文化核心要素的形态化,表现为政党意识对政党制度规范、党纪党风、政党理念与活动方式的塑造;另一个层面是政党文化核心要素与二级标示要素的形态化,表现为政党形象的塑造。前者的主要评价主体是政党本身,后者的主要评价主体是党外力量,也就是说“政党形象是党外力量对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2]。因此,我们所提出的构建参政党政党文化的评价要素,就是要着手解决好党外力量评价主体要素的构建问题,也就是如何塑造好参政党的政党形象。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