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生态环境重建面临的严峻挑战(2)
2015-10-23 02:07
导读:表1 黄土高原地区坡度、坡长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 附图 此表根据江忠善“黄土高原土壤流失预报方程中降雨侵蚀能力和地形因子的研究”一文整理而成。
表1 黄土高原地区坡度、坡长与土壤流失量的关系
附图
此表根据江忠善“黄土高原土壤流失预报方程中降雨侵蚀能力和地形因子的研究”一文整理而成。
表2 黄土高原一次特大暴雨的侵蚀量
附图
2.地质灾害频发 西部生态脆弱区频发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仅云南省就有规模较大的崩塌2714处、滑坡1121处、泥石流沟2382条。目前西部地区存在的地质灾害有以下3种类型。(1)崩塌与塌陷 崩塌与塌陷是人类移动土石中常见的诱发灾害类型。一般来说,地表移动土石可引起崩塌,但规模较小,而地下移动土石既可引起崩塌,也可导致塌陷。如城市化引起了昆明市翠湖地段自1976年起相继出现了地面开裂、塌陷及建筑物变形等环境灾害现象;江西盘古山钨矿发生的全矿性大规模塌陷,数小时内373个采矿场岩壁相继倒塌,地表山崩地裂,万余米巷道随之报废,迫使全矿停产;湖北远安盐池河磷矿大规模崩塌,不但使矿山地表设施遭毁,而且导致284名工人死亡,经济损失惨重。(2)滑坡 西部是世界上滑坡灾害严重的地区,滑坡灾害一年四季均有发生,灾害事件数以万计。尤其是大型高速滑坡给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人民财产造成巨大灾难。如1988年1月,四川巫溪县西宁区中阳村发生一起大型滑坡,体积近1000万m[3],堵断了西溪河,造成一个城镇和小水电站被淹,死亡26人,直接经济损失700万元;1989年7月10日,四川华蓥山溪口镇发生近100万m[3]的滑坡,使汽车队、机修厂、化岩煤矿、粮管所等单位受灾,死亡221人,直接经济损失达600万元;1991年9月23日,云南昭通市盘河乡头寨沟发生深层大滑坡,滑坡土石方量约2000万m[3],造成2.5km的覆盖区(宽100~200m、平均厚度50m),死亡人数216人、死亡大牲畜254头、被毁农田20万hm[2],直接经济损失估计约1200万元。资料表明,滑坡对
交通运输也有很大的危害。宝成铁路有101处滑坡、成昆铁路有183处,全国每年用于整治铁路滑坡所需费用在1亿元以上。(3)泥石流 泥石流是我国山区环境退化所特有的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现象。我国西南、西北诸省中的高山地带以及青藏高原边缘地带,多为大的地质构造带,是众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和上游河谷地区,灾害性的水土流失和大面积的砂石化现象尤为突出,加上受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暴雨集中且强度大,泥石流沟多成群、成片分布。我国23个省、市、自治区都有泥石流发生,为世界上泥石流灾害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