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新农村建设与农村教育发展关系(2)
2015-10-24 01:08
导读:发展农村生产的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艰苦奋斗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出大力流大汗”,特别需要的是最新的科学技术
发展农村生产的出路在于加快农业现代化步伐。实现农业现代化,艰苦奋斗是必要的,但是不能仅仅依靠“出大力流大汗”,特别需要的是最新的科学技术。可以说,只有当最新的科学技术占领了农村,占领了农村居民的头脑,农村生产才会蒸蒸日上,突飞猛进,新农村建设才会出现朝气蓬勃日新月异的大好局面。就目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看,在农村,科学技术的传播,主要手段还是农村教育,包括基础教育、成人教育、农民职业
培训和远程教育。所以,在建设新农村发展农村生产的过程中,发展农村教育是一项基础性工程,必须予以充分的重视。
2 新一代农村居民培养与农村教育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资金,需要技术,但是更需要的还是人,是有理想、有道德、有纪律、有文化、有知识、有技术、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人。这样的人不是寥若星辰的精英,而是像蒲公英一样成千上万地遍布农村的一大批。这样的人从哪里来?唯一的答案就是教育。农村的教育大发展,新农村建设者大批涌现,不断成长,前赴后继,源源不断,农村生产何愁不发展?农村文化何愁不昌盛?农村的面貌何愁不改变?农村居民的生活何愁不美好?建设新农村需要新型农村居民,而新型农村居民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温家宝总理曾明确指出:“没有农村全面‘普九’,没有农民素质的全面提高,就很难实现全面小康,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教育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农村社会发展的速度和质量。只有重视并加强农村教育,培养和造就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才能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我国的农民总体上来说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勤奋朴实的传统美德,但由于诸多原因造成我国农民整体素质不高,这是人所共识的事实,已成为建设新农村的主要障碍。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农民受教育程度低。中国有13亿多的庞大人口,每年大约新增1500万人,将近70%的人口仍然生活在农村,农村的剩余劳动力大约是1.5亿人。全国4.97亿农村劳动力中,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13%,初中的占49%,小学及以下的占38%,农民平均受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