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行政生态学视角下的政府规模(2)
2016-02-08 01:11
导读:政府规模增长的非合理性,是指政府规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协调一致而导致的过度增长,其结果损害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
政府规模增长的非合理性,是指政府规模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求不协调一致而导致的过度增长,其结果损害到社会的公共利益,带来许多负面效应。主要表现在:
①官僚体制导致的政府规模无限增长,造成政府行为的非效率。不论是官僚个人还是整个官僚机构,都天生地追求效用的最大化,官僚无止境地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行为,最终导致政府规模无限增长。从官僚体制来看,它缺乏竞争,鼓励浪费与低效,容易诱发财政赤字、官僚主义等政治弊端。
②政府权力扩张导致的政府规模无限增长,造成寻租行为泛滥。权力本身是一种资源,它可以成为谋利的资本。历史表明: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完全保证公共权力的公共性,能够完全维护公共利益不被侵蚀。从这个意义上说,政府权力的扩张就意味着政府规模的增长。政府权力的非制度性扩张,将导致政府官员以偏离甚至侵害公共利益为代价,在特定领域设租并且同既得利益集团勾结,以此来谋求自身的特殊利益,最终结果是严重破坏了政府的合理性基础。
③政府职能垄断性导致的政府规模无限增长,造成社会与市场的萎缩。政府职能的垄断性,是指政府扮演全能的角色,统包统管一切社会事务。政府在不断扩大其规模,成为与社会相对立的存在物的同时,对社会生活的过分干预以及对市场竞争的过度限制,严重束缚了社会组织与市场主体的自主性,使社会与市场丧失自治能力,从而消极地依附于国家,最终导致经济社会发展的停滞。
总之,从纵向进行比较,现在的社会应该较原来的社会环境更为复杂,政府的职能应该更为明晰。政府规模应该是由政府行政环境各种因素构成的变量综合作用而最终决定的一个因变量,即最合适的政府规模应该是在考虑社会总的环境的大前提下,考虑社会最需要的政府职能,摒弃对社会发展不利的政府职能之后的一个均衡态。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3结论
综合以上分析,政府规模的界定并不是象瓦格拉假说那样,影响了经济的发展,应当缩减;也不是象凯恩斯主义那样,主张用大政府来治理社会。从行政生态学的角度,政府规模的界定应该是在充分考虑政府内外生态环境的基础上经过调整后的一个均衡态。
正如
政治经济学中“商品的价格总是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一样,商品的价格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最终形成,这种均衡是偶然的,也是短暂的,政府的规模正好能达到社会所需要的程度也绝对是偶然的,一旦行政环境发生了改变,政府规模也应该相应地做出调整,政府改革应是进行这方面的纠偏。
参考文献
[1]@姚静.对政府规模问题的研究[J].兰州学刊,2005,(2).
[2]@刘霖.政府规模与经济增长[J].社会科学研究,2005,(1).
[3]@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2004.
[4]@姚玫玫尹道军.浅论优化我国政府规模[J].襄樊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3).
[5]@刘博逸.政府规模分析与调试[J].行政与法,200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