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及对策
2016-02-13 01:14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谈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原因及对策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职业院校中德育
职业院校中德育低效 是一 个不可 回避的现实问题 。职业院校 中的德育内容较丰富 ,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职业道德教育。因为职业院校有明确的培养 目标 ,即面向社会实际培养一线的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因此,个体的职业道德就关系到社会各行各业从业人员的基本道德素养,同时也关系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高低。就目前我国道德教育的实施状况来 看,职业道德教育主要在基础教育之后,对职业教育而言 ,主要在职业院校。然而 ,当前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实效令人担忧,成为企业和行业对其毕业生抱怨最强烈的方面。笔者就此问题进行了专门的调查访问,结合调查结果 .本文就此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展开讨论 。
一、 “边缘化”和 “失范化 ”的夹击 :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表层原因
教育的效果是合力的作用 ,包括来自学校内部和学校外部的系统力量。职业道德教育实效问题同样如此 ,是职业院校内部和外部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在拷问职业道德教育低效时,也必须从这两个部分入手探讨三个方面的问题:职业院校内部职业道德教育有没有问题?学校外部特别是社会对职业道德教育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两者的教育效果是否一致,其合力是增加各自的效果 。还是相互抵消或出现负面效果 ?
(一 )“边缘化”:职 业道德教 育低迤霭熬效的内部原因
笔者对上海市、南京市和温州市的 8所职业院校进行了实地走访和羼 调查 ,从 调查 的结果来 看 ,职业院校的职 业道德教 育处 于整个职 业教育范大学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研究的 “边缘 ”。事实上 ,职业道 德教 育主要有 以下途径 :一 是制 度性 的职业道德课程 ;二 是专业 课程 ;三是 就业指导课程;四是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1)制度性的职业道德课程比例较小且内容单一。当我们问及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时。院校的老师就会拿出教学大纲告诉我们有 5-6门,甚至 7—8门课都进行此类教育 ,这些课程事实上绝大多数 都是
政治课 ,还有少量的人文课 程。这一点 。也从学生那里得到证实,这些课程的教学内容中没有涉及职业道德。当然,不可否认,在职业道德教育中需要正确的政治方向 的引领 以及人文精 神的熏染.但从职业道德教育的课时比例来看 ,仅 占这些课程的 20%左右 。一般而言,职业院校仅《思想道德修养》或《职业道德与法律》一门课程。即使在这门课程中,所讲授的内容从教材上来看有几个特点,一是不分专业;二是职业道德内容比例较少,从字数上看 ,仅 占 1%左右 ;三是 内容以职业道德规 则或基本规 范为重点 ;四是少有情境性的职业道德问题探讨。
(2)专业课程中的技术伦理教 育较少出现且容易被压缩。在调查中我 们发现 有些院 校的某 些专 业所开设的专业课程中有部分任课教师把技术伦理列入课程计划 中,但在访谈中该教师坦诚的表示,这 些内容虽然非常重 要 ,需要 系统讲授 ,但 当前随着科技的进步 ,需要教授 的专 业技能越来越多,在课时紧张的时候 ,有时不得不砍去这一部 分。可见 。在日常的专业课程 中 ,职业道德教 育很难 占有一席之地。
(3)就业指导课程中职业道德的篇幅偏少且内容偏浅。所有院校都开设就业指导课程,且有些非常新鲜活泼。但在所有内容中,职业道德教育所 占篇幅很小 。例如 .某职业学校职业指导课总体为 16学时 ,而职业道德仅 占 2学时 ,且这在职业 院校是普遍现 象。在有限的 2学时课程 中,教师传授的职业道德多数不涉及具体的职业道德问题 ,比较浅显 、简单。因此 ,就深度而言 ,职业道德教育还很不够。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4)班级活动和课外活动中职业道德教育时有时无。除了正规的教学之外 ,学生还参与各种班级 活动和课外活动 ,例如在 中等职业学 校中开展主题班会 ,在某些班会中会把职业场景中的礼仪教育作为主题来谈。在实习和见习之前 ,合作单位会就与 工作相关 的劳动 纪律 和职业规 范来 学校讲一课。这些活动中的职业 道德教育可谓零零星星 ,时有时无,没有制度上的保障,也就很难起到实实在在的影响力。
由此可见,在上述几个环节中,职业道德教育的特点是:比例小、内容浅、以知识 和职业规 范 的传授 为主、容易被压缩。因此,无论从数量、广度还是深度来看,职业院校中的职业道德教育越来越呈现出 “边缘化的倾向。
(二 )“失范化 ”:职业道德教 育低效的外部原 因
职业道德教育的低效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除了职业院校的影响之外。还有学校外部的影响,可以把它称之为“社会环境”,主要包括大众传媒、社会风气、家庭环境等等。我国当前社会正处于转型时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的建立和发展那些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相匹配的道德要求受到调整,有些已经瓦解,但是 ,一些新的伦理道德规范尚未及时形成和确立 。于是在转型过程中的社 会道 德领 域 出现了一 些‘真空’地带”。再加上,当前社会职务犯罪比比皆是,弄虚作假堂而皇之,这种情况 已经严重到可以用风气来形容 。种种见利忘义的行径导致了社会的“失范化”现象 。根据班杜拉 的“
社会学习理论”,人们的道德也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而 获得 的。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要形成健康、良好的职业道 德就难上加难 。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三)“内外脱节”:职业道德教育低效的系统原因
当然 ,从上文 中 ,我们 也 不难 看出,职业院校所进行的正面的职业道德教育和社会环境给学生带来的负面影响是相互抵 触的。当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会发现学校中所宣讲的和社会实际情况反差较 大 ,开 始的时候会出现不适应 .后来渐渐也就“人在江湖 ,身不由己”了 。从个体的道德发展来看,职业院校所呈现的道德生活情境和社会生活实际是脱节的,而他们对此又没有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由此出现了道德混乱和随大流的情形。这种脱节可以说是职业道德教育在教育大系统形成合力过程中的一种失败。但对于这种失败 。学校和社会双方总是互相埋怨,互存不满。在这种情况下 职业道德教育要见实效实在很难 。
二、“道德人”假设和“规范伦理的主流地 位 :职业道德教 育低 效的深层原因
(一)“道德人”假设:职业道德教育的基础
在埋怨社会“失范”和学校——社会环境脱离的现实时,我们有没有考虑到 职业院 校对 人性 的假设是 否符合社会现实?杜时忠教授指出“传统德育 作为一 个整 体对于当代 中国来讲,尤其是对于现代化的社会来讲是过时的 。不适 用的 。它对人性的设计 ,欠缺知性 ,不属于科学 ”目,而这种“欠缺 知性 ”的人性 假设就是 “道德人”。对于“道德人 ”,不同的学 者有不同的看法 。但总体都表达 了“人之初性本善”。经过一定的修炼后“人皆可成尧舜”,“重义轻利”,即只讲付出不论回报;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些就是当前职业院校中职业道德教育的人性基础。在这样 的假设下 ,学校积极推崇 “奉献精 神”、“大公 无私”“牺牲 小我 ,顾 全大家 ”,总 是把不顾家庭 、不顾个 人健 康 ,全心投 入工作有些甚至以身殉职的案例作为榜样来
教育学生。由此,我们可以认为。职业院校的职业道德教育目标是培养未来
职场中的“道德人”。这种“道德人”的假设和中国的传统文化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例如 ,孔子就提出“君子喻于 义 .小人喻于 利”,诸如此类的论述在中国历史上比比 皆是。
中国大学排名
但是 ,这种假 设事实上带来了种种不 利影响 ,具 体表 现为 :一 是学生把职业道德等同于职业规范和工作中的顺从 ,一定程 度上扼杀了他们的创造力;二是学生本能的会产生对个人利益的追求,这一点无可厚非。但在 上述这 样的 院校职 业道 德 目标 的引导下 ,学生 只能隐藏这些追求 ,否定 自我 ,转 而 “伪善 ”地 服 从集 体 利益 ,这会导致严重的人格分裂;三是社会人的追名逐利无时无刻不在学生的周围发生,从“道德 人”的眼光来看,当然,种种社会现象确实“失范”。于是 ,在他们的内心深处定会产生冲突、困惑和无所适从 ,经历了这一切以后,有些人会正确的反省 。但更多的人可能会漠视职业道德,我行我素。
可见 ,职业院校所采用的“道德人”假设 ,从根本 上使得职 业道 德教育难以取得实效。如果不转变这种人性假设 ,不正视个体的 自身利益 。然后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公共利益或集体利益之间关系的话 ,我们的职业道德教育改革难 以有所突破。
(二 )“规范伦理 ”的主流地位 :职业道德教育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