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当前教师的五大觉醒

2016-02-27 01:01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当前教师的五大觉醒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毕业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的确给教师疼痛而孤独的卑
毕业

近几年的教育改革的确给教师疼痛而孤独的卑微心灵注入新的空气,那份觉醒的激情已经在不少先行者的心中燃烧。但阳光的背后也有冰冷的雨水,现实的樊篱拉扯着我们前行的脚步。但不管怎样,我们都得以一种挺立的姿势行走…

1、 权利意识的萌芽

两年前,湖南教师李尚平为讨要政府拖欠的工资,“意外”地死在了回家的路上。令人欣慰的是李老师的血没有白流,当年湖南省调就拨了1个亿兑现了老师们工资。去年,重庆云阳农民熊德明在总理面前的一句真话,在全国上下掀起了一场地震波,给那些遭受盘剥之苦的民工带来了福音。如此这般索要追讨被强权践踏了权利,似乎多少显得有些悲壮,甚至可以说是悲哀,因为毕竟李尚平丢了性命,而熊德明也是偶遇了“贵人”,但我们不能忽视的是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弱势群体的权利意识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是的,正是李尚平的觉醒,他为了权利才那么义无返顾地同“权力”抗争,正是熊德明的觉醒,才使她有勇气在总理面前道出了一句朴实的真话。但中国毕竟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专制传统的国度,压抑、禁锢、奴役、摧残、、束缚、钳制是统治者维护“至高尊严”的强力工具。由于长期经历了权力的胁迫,使得绝大多数民众在逆来顺受中渴望着“名君贤帝”的恩赐,即使本该享有的权利被当权者一层又一层的盘剥,也只有在忍辱负重、忍气吞声、俯首帖耳中软弱的屈从。而这样的民族遗风因为根深蒂固,即使在当今社会的各个层面随处可见其游移的“阴魂”,使得不少民众对权力依旧保持着固有的敬畏,在他们的潜意识里还有着“直言有罪”“沉默是金”的观念。
尽管如此,社会的进步还是促使了广大民众权利意识的觉醒。而觉醒的首要应该是话语权的获得。是的,倘若三十多年前在饭后茶余说一句对“权力者”不敬的话会遭来赤裸裸的非人性的“摧残”,而今这样莫须有的恐惧已经不复存在。虽然目前我们的权利还不享有弹劾“权力”的威力,但舆论的自由已经起到了一定的监督作用。正如一位教师因不满一些官员的“口头恩惠”,可以愤然写下《关心教师歌》广为流传一样: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工资升在嘴巴上(真的提了其他咋办)
荣誉印在文件上(精神鼓励理所应当)
尊重写在报刊上(重教尊师社会风尚)
地位悬在危房上(艰苦朴素学习模范)
信任压在升学率上(高等院校桃李芬芳)
慰问坐在轿车上(领导百忙玉门春风)
奖励夸在茶话会上(光荣职业谁不颂扬)
而近年来网络世界的建立,更给了我们畅所欲言口无遮拦的空间,从而促成了更多人权利意识的觉醒。不过,我们还是要清醒地认识到,这种觉醒仅仅只是萌芽,体制的不完善法制的不健全,以及因循守旧的观念束缚,使得我们的众多权利还掌握在权力者手中,在权力的压制下无法动弹,正如像李尚平老师一样敢于直面权力索要权利的人毕竟是少数。但是,有了萌芽,就意味着希望。尤其是当前教育改革正倡导教育即解放的新观念,既意味着教育是探索,是启蒙,而不是宣传与灌输;是平等的对话和自由交流,而不是指示和命令;是丰富认识,而不是统一思想;是尊重和信任,而不是消极防范。那么,身为教师理应寻着时代的脚步,守护权利走向觉醒。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放被禁锢的心智,舒展被束缚的个性,使僵化的头脑能够异想天开,使萎缩的人格大放异彩,让我们的笑脸生动起来,以此增强每个公民的批判意识、法律意识、民主精神和参与意识,社会责任感,权利与义务的意识,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从而使我们的社会在民主法制中不断地丰富和完满起来。

2、生命意义的追寻,
千百年来,人们习惯用“春蚕”“蜡烛”来歌颂、要求教师,并进而形成了一种思维定势:教师就是应该讲奉献——倘若教师不具备呕心沥血、固守清贫的形象,无疑将被视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光辉;是否吐尽了最后一缕丝、燃干了最后一滴泪,则是衡量一个教师好与坏的尺度。当教师被这些光彩夺目的“高帽”压着,作为普通人的一面就被理所当然的忽视了。甘当蜡烛,为他人牺牲的蜡烛观,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和凄凉,它不仅没有给教师带来振奋和激励,反倒常常使教师产生委屈和吃亏的体验。因为现实生活中的教师地位是卑微的,所拿的薪水仅能勉强维持生计,其权威身份也较低下,仅在课堂上和面对学生家长时有所表现。要求与现实的落差,就使得众多教师那么尴尬的在冷冰冰的孤寂或喧闹的物欲中寻求生计,没有内心的自由,感受不到身心的快乐和幸福,体会不到自我发展与提升。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精神萎靡、麻木不仁、得过且过、心如死灰成了不少教师的生存方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面对教师生活的困窘、沉重与压抑,一些教育智者开始了对“教师是什么”的追问。正是这样的追问,使得许多教师在重新审视自身的价值中达成共识:教师不仅仅是园丁,因为他自己本身就应该是一朵美丽的花;教师也不是春蚕,因为教师的生命在每一天都要有见证;教师也不是蜡烛,因为他不要这样悲哀的牺牲;教师也不仅仅是灵魂的工程师,因为他本身就是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的守护者;教师与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共同成长的伙伴,他完全可以自我设计与武装,让自己多才多艺,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丰富和充盈……智者们以特有的睿智与勇气打破传统,对教师价值的重新定位,带来了一场“教师生活”的革命,不少被唤醒的教师开始了在平淡的教育教学中追寻生命意义。尽管现实的环境无力改变,但我们完全可以改变的是自己的一颗心,探寻出一种真实而有意义的教师职业生活,从生计的驱使向生命的自由提升,从牺牲性的付出向主动性的创造提升,在愉悦中体验生命的丰富,把握生命的意蕴,领悟生命的创造,在灵魂的融合、精神的相遇、生命的敞亮、存在的澄明中,捍卫生命的尊严,激发生命的潜能,提升生命的品质,实现生命的价值,将难以启齿的经历化为宝贵的财富,将迷惑不解的疑难顷刻间变得明朗清澈,抛弃狭隘与片面,向世界敞开自己。
教育是生命去温暖生命,用生命去呵护生命,用生命去撞击生命,用生命去滋润生命,用生命灿烂生命的职业。关注自我的生命质量是教师真正意义上的觉醒!有了这样的觉醒,才有神秘光辉的照耀,英雄品质的渴求,理想境界的眺望,主动追寻生命的意义,充满着对人的价值与意义的理解与尊崇,感受到内心的庄严感、崇高感和被净化了的自我超越感,唤起对过去美好时光的追忆和缅怀,对未来幸福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人,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德国诗人荷尔德林的这句话。总是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牵引着人们追寻真实的生命状态,追寻本原的生命感觉,去体悟内心深处的灵性之光,把那些遮蔽了生命热情的东西,遮蔽了对于无限、永恒与神秘的向往与渴求的东西,在警惕和追问中消解。倘若我们的教师能学会在现实的困境中诗意的栖居,就能在情感充沛、精神饱满、潜心投入、心无旁骛、信心十足、追求卓越中,使生命获致“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情性修养,拥有“得失在所不计,毁誉无动于衷”的生命境界,既而用思想来提升教育的品质,用智慧来行走为师人生。正如一位教师在他《解放课堂:让生命惬意地流淌》一文中畅想的:解放的课堂是神摇意夺的磁场;解放的课堂是心灵共舞的家园;解放的课堂是琳琅满目的超市;解放的课堂是旖旎秀丽的旷野……

3、资源意识的生成
近日,笔者的一位同事上了一堂作文研究课,课题是《自由换座位》。课堂上,由于老师满足了不少学生想换座位的愿望,因而学生热情高涨,待老师一声令下,大家纷纷行动,很快找到了自己满意的同桌。随后,老师稍做引导,学生就投入到愉悦的写作状态中。仅二十分钟,在宽松而自由的氛围中多数学生就用激情飞扬的文字表达出了幸福、激动、兴奋等真实的情感。课后,同事发现学生自由座位后,比自己事先预想的要严重得多,不仅在随后的课堂上纪律成了问题,而且同桌之间很快“反目成仇”,有几个学生甚至被对方骂得痛哭了起来。兴许是事态已经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使得同事迫不及待地调了一节课,接着上本该第二天才上的作文课延伸课。因为他说他不能白白浪费掉这突然生成的课程资源。同事能如此敏锐地捕捉到这超越课堂之外的动态生成的资源,迅速建构实施新的教学规划,将学生认知领域回归生活引向深入。其实,这就是近几年在新课程理念的感召下,老师资源意识的觉醒的一个缩影。是的,尽管新课程的出现因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并不如老师们预料中的精彩,但它所倡导的“具有时代气息的教学观”“具有人文精神的学生观”“具有现实意义的教材观” “具有发展性的评价观”却给不少胸怀教育理想的教师带来了一场观念的革新,从目标意识、文化意识、生命意识、生态意识、开发意识、活动意识等多个纬度理解建构与时俱进的以焕发生命活力为终极目的的教育与教学,成了许多教师的追求。就课程而言,由于新课程强调课程意义的动态生成与重建,拒斥“圣经”式的教材观,这就要求教师需确立课程的资源意识,认识到教材仅仅是课程实施的一种文本性资源,而且教材是可以超越、可以选择、可以变更的。教材仅仅是课程的一种重要载体,但不是课程的全部。任何课程实施,都需要利用和开发大量的课程资源。由于有了这种的观念引领与影响,就无形地唤醒了众多老师强烈的资源意识,建构生成起了新型的教材观,既仅仅把教材看作是师生对话的 “话题”,一个引子,或者一个案例;在对教材的处理方式上,善于结合学生的实际,联系学生经验和社会实际,利用教材这个资源,善于延伸拓展多种课程资源参与进来,在积累、优化、整合、开发、运用、共享资源中,为师生成长与发展提供了更多的发展机会、发展条件、发展时空和发展途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教育的意蕴在于建基于价值引导与自主建构,感召唤醒沉睡的心灵。而这一切的实现首先得站在生命的高度关注师生校园生活的质量,建立起和谐、宽松、自由的动态生态圈,在教师、家长、学生、教材、环境交互作用合理开发、运用生态资源。只有这样,师生才能在资源的良性循环的“催化下”在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碰撞出智慧的火花,灿烂生命,从而有健康的活着,有尊严的活着,有幸福的活着,有精神的活着,有贡献的活着,有自由的活着……。不过,眼下真正有资源意识的教师还为数不多。为此,教师资源意识的觉醒、建构与生成应该成为更多教师的追求。


4、人文情怀的回归

许多老师深有感触言说了教育改革给自己的教育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尝试着用心灵去感受教育!只有用心灵才能在宁静中复归教育。”
“我要用生命去谱写学生的奇迹!用我的爱心换回学生的天真!”
“懂得了怎样去尊重人,尊重我的学生!”
“再仅仅为个人名利而教、为学校声誉而教 ,开始考虑学生、考虑社会、考虑民族与国家。”“我不再把教学看作负担,把学生看作对手。我找到教书带来的快乐,我开始享受到它了。”“新课程对于我来说最大的变化是从以前的关注自己的教到现在关注学生的学,而且更能宽容每一位学生。”“从笑着上课到板着脸上课再到微笑上课”
“变得宽容了。只要学生能快乐健康地成长,在轻松愉快中接受知识,我认为我就进入好的教学状态了。”
“自己逐渐学会了思考——面对各种教育思潮、面对各种社会现象自己有自己的想法,不会再随波逐流,尽管许多人不理解,尽管领导不喜欢,为了自己心中的教育梦想,尽自己的最大能力去改变——改变自己,影响别人,为了学生真正的发展。”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起先觉得与孩子在一起日子很快乐,慢慢觉得教育是谋生的工具,一度为此沮丧颓废,心浮气躁,头顶似乎总悬着一片灰色的云,再后来想如此压抑不如放弃自己是工具的念头,现在日子也就在舍弃下变的轻松起来。所以认定换一种思维会让日子过的更精彩。”

的确,近几年的教育改革,尤其是新课程呼唤人文精神,呼唤充满生命温暖的课堂,呼唤与崇高人性的对话,给众多教师带来了教育观念上的觉醒。其中,人文情怀的回归,更使不少老师拨开了现实的迷雾,在“返朴归真”中了悟到了教育的真义,深切地体认到了“以人为本”是教育的活的灵魂,真正的教育意味着人和人心灵上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正是有了这样的觉醒,人文情怀开始在部分追求卓越的教师心中燃烧,他们以爱的名义营造起了明丽的内心生活,建构起了坚实、丰富、光明的精神世界,在倡导以高扬人的价值,重视终极追求,强调人的自我完善为核心的人文教育理念中,将教育、学校、教室都看成是文化生态的有机结合体,让每一个人都能在有人文烛照的教育世界里感受到自主的尊严,感受到独特性存在的价值,感受到心灵成长的愉悦。而使教育的过程,真正体现在师生平等、融洽、和谐的交往之中,体现在师生的心灵晤对中,体现于充满愉悦和成功的体验之中,成为磨练意志、升华思想、陶冶性情、净化心灵、沐浴灵府的精神之旅,引导年轻的心灵对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作深切的体认,唤醒、弘扬、提升人性深处对正义与光明的期待,在人文精神的感召下成为大写的人,舒展的人,自由的人。
教育内在于一个人文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教育的方向和效果更多地取决于我们的信念和期待。尽管就当前的现实教育而言,非人文的苛严规训和强制纪律,甚至是剥夺人权的体罚依旧在泛滥和流行,许多教师为了不敢屈从的应试,不得不在防范和责罚中戴着镣铐行走人生,但人文情怀的回归毕竟是教育发展的历史潮流。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5、理想信念的重建

“从‘教育的浪漫主义’到‘教育的现实主义’再到‘教育的理想主义’,我的脚步曾面对荆棘但从未中断过探索,我的思想的翅膀曾遭遇风暴但从未停止过飞翔——因为,18年前那一堆燃烧着我教育情感与信念的火焰,始终在我前方闪烁……”这是当代新生代教师的杰出代表李镇西老师充满激情的内心独白。是的,在功利化、技术化、庸俗化的泛滥横行的时代,我们耳闻目睹着精神被物质调戏、理想被现实嘲弄、崇高被庸俗淹没、正义被邪恶围剿、真诚被虚伪斩杀,使我们在对假崇高的消解,对伪圣化的厌恶中,在咬牙切齿地诅咒着现实,身不由已的助纣为虐里,一度失去了直面真实的勇气,丢失了超越苦难的精神,闭上了遥望未来的眼睛,藏起了心中的美丽憧憬……整日背负沉重,脆弱而屈从地走进了奢谈理想,耻谈信念的“怪圈”之中。“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师需要唤醒内在的尊严”、“教育呼唤人文精神的回归”、“重见学校的精神家园”、“教育是心灵的艺术”、“为了每个学生的成长,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教师:与新课程共成长”……近几年来,当一个又一个全新理念如雨后春笋般扎根在教育世界时,一些不愿将教学变成无聊的劳役,机械的应付,不愿让自己的内心日渐走向麻木和苍白的老师,在直面现实的追问中开始了疼痛的思考,在接受教育新思想的烛照里重建起了久违而陌生的理想与信念。正是有了教育理想与信念的守望与感召,这些教师生成出了强烈的冲动、愿望、使命感和责任感,在处变不惊、清醒从容、有所执着中,逐渐拥有了对教育世界深刻、独到的感悟、体认、理解与把握,在兴之所至、超越功利的精神漫游中,学会了用行走画下人生的半径,在和学生一起成长中,勇敢地追寻着一种境界探索着一条属于自己的路,在平凡而诗意的规划中,向往着做一个幸福阳光的教师,一个“亮”起来的教师,一个尊重童心的教师,一个善待学生的教师,一个学习型反思型的教师,一个张扬个性的教师,一个直面缺憾的教师,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是啊,理想与信念如春风细雨,如夏夜星月,如秋日高风,如冬夜红炉,滋养美丽的心灵,凡是对教育充满信心的地方,就有鲜明、独特的乐观交往,就有智慧的火花跳闪思想的烈焰燃烧;凡深信教育的力量,才有热情的投入,冷静的思考,在冷热的执着里提炼出教育教学的晶体、精华,享受到思想与情感的分量。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新的,伴随着梦想,守望着信念,就有永远的源头活水。也许我们无法抵达“捧着一棵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至高境界,但我们至少能做到心中有人,胸中有爱,让每个儿童的喜悦和苦恼敲打着我们的心,唤起我们对生命的敬畏与思考。而一旦失落了理想与信念的滋润,我们的心灵将会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一天天走向枯竭与萎缩,再没有权利享受阳光的灿烂……如此这般,将是何等的悲哀?换句话说,理想信念的重建,就是为行走生命的每一步“镀金”。

    上一篇:校园网在研究型课程中的应用研究与实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