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之路(2)
2016-07-04 01:02
导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所不可缺少而又有限的资源,它决定了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让渡不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是人们从事生产活动创造物质财富所不可缺少而又有限的资源,它决定了不同生产要素之间的让渡不可能是无偿的、不计报酬的,就必须承认生产要素所有权,必须允许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权利,给予他们相应的收益回报。否则将没有人会自觉自愿地无偿提供自己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生产活动也就无法正常、高效地进行。
1997 年,党的十五大坚持解放思想,提出要“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规范和完善其他分配方式,把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允许和鼓励资本、技术、土地、知识产权等生产要素公平参与收益分配”。这一分配方式的改革,要求根据各种生产要素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发挥贡献的大小进行分配, 提供的要素数量越多、质量越高、贡献越大, 所获得的收入就越多。它不仅刺激人们将已有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 而且鼓励人们用已经形成的收入进行积累, 进一步转化为生产要素, 用于扩大再生产,更好地调动人们的投资和提供非劳动生产要素的积极性, 从而为加快发展生产力创造有利的条件。
四、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改革开放20年来,中国是世界上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之一,从温饱实现了总体小康,呈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持续经济繁荣。随着经济不断发展,人民群众的收入与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突出的表现就是全国居民的银行储蓄快速增加。2000年后,居民的银行储蓄每年增加一万亿元,但在经济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诸如财富分配不公、贫富差距过大等一系列影响民生和社会和谐的不稳定因素。2002 年, 中国的基尼系数上升到0.447,属于“差距偏大”的情况。中国要防范像某些拉美国家一样出现因为贫富悬殊过大而导致严重的社会和经济问题。这就需要党和政府从各方面积极“创造条件”,让财富覆盖更多的普通百姓,抹平横亘在人们收入之间的鸿沟,缩小贫富差距。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党的十六大更加关注公平问题。提出“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都应该得到保护”,这就把法律保护范围从合法的劳动收入扩大到了一切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其中就包括了合法的财产性收入,这又发展了社会主义收入分配理论。党同时提出:“初次分配注重效率, 发挥市场的作用, 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 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调节高收入阶层的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其主体思想被简要地称为“提低,扩中,调高”,使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成为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关键环节。其中,“提低”和“调高”都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手段,但“扩中”则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我国中等收入者比重相对较低, 只有20%左右, 而西方发达国家中等收入者比重已超过50%。我们只有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 才能真正保证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但是手段和目标的混同问题在当时并没有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