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之路
2016-07-04 01:02
导读:行政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之路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
摘要: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是市场经济政策和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回顾了改革开放30年我国收入分配政策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使中国成功实现了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的迈进;文中也提出了只有进一步扩大中等收入者的比重,才能真正保持经济的持续发展、社会的和谐稳定。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 收入分配制度 改革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就是“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拥有更多的财富”。这有赖于通过经济的增长来带动群众收入的增长,通过收入的增长来累积更多的社会财富,来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目的。
收入分配制度与方式,历来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分配理论和分配方式经历了从单一的按劳分配,到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 再到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演变过程。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进一步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让老百姓的财富保值增值,是我国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重大创新,是我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发展30年来的成就,体现了我国收入分配制度的巨大飞跃。
一、改革开放初期至党的十三大召开,在按劳分配制度基础上强调“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克服平均主义
长期以来,马列主义关于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的理论,只有以劳动获得收入的按劳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基本排斥按生产要素(劳动、技术等除外)分配,尤其排斥凭借财产获得收入。但是由于劳动能力不同,家庭人口不同,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实际上是不平等的,于是就形成了过分追求平均主义的风气。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时代的到来。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第二代领导人,站在时代的高度,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改革开放的战略,极大地推进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进程。按照国际惯例, 通常把基尼系数为0.40作为收入分配贫富差距的“警戒线”,因为当时我国的基尼系数大约是0.30, 收入差距小,所以分配政策中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平均主义。邓小平说:“我的一贯主张是,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大原则是共同富裕,一部分地区发展快一点,带动大部分地区,这是加快发展,达到共同富裕的捷径。”
这一时期国家把经济、社会发展重点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实行区域非均衡发展战略,对东部沿海地区实行投资、财税、信贷、外贸外资、价格等政策倾斜,打破了地区发展上的平均主义,促进了东部沿海地区较快地发展起来,推动了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二、党的十四大提出按劳分配为主、其他分配方式为辅的分配制度,强调通过其他分配方式获得更多收入,提倡先富带动后富
中国经济一直稳步发展,改革初有成效。这时中国的基尼系数接近0.40,收入差距开始增大,到达国际规定的警戒线,因此,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 同步富裕又是不可能的, 必须允许和鼓励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和合法经营先富起来, 提倡先富带动和帮助后富,以带动越来越多的地区和人们逐步达到共同富裕”,“在分配制度上, 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其他分配方式为补充, 兼顾效率与公平”。这是第一次把“ 其他分配方式”写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具体包括逐步建立健全工资总量调控机制和工资正常增长机制。这一改革拓宽了收入增加的渠道。
大学排名 三、党的十五大提出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的分配制度,强调各种财产要素公平参与收益分配,进一步扩大土地、资本、知识产权等各种生产要素带来的收入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 城乡居民的财产不断增加。居民银行存款、有价证券、房屋、收藏品等财产的拥有量迅速增加, 相应的利息、红利、租金、增值收入等也在成倍增长。人民手中积累了一定财富后, 各种要素收入逐渐成为我国国民新的重要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