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急诊应用呼吸机的护理体会-护理学毕业论文(2)

2013-10-03 01:09
导读: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3 min~5 min,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
   
  吸痰前后应给予高浓度氧气或纯氧吸入3 min~5 min,说明吸痰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取得患者的积极配合。严格无菌操作,吸痰时动作要轻、快、边转边吸,在吸痰时鼓励患者咳嗽,每次吸痰时间不超过10 s~15 s,吸引负压以不超过50 mmHg为宜。操作时要严密观察患者的心率、血压及血氧饱和度情况。在吸引口咽分泌物后,必须更换吸痰管才能再吸引气管内分泌物。
  3.4 气道湿化的护理       
  使用人工气道后人体正常湿化和温化作用丧失,如果吸入气体湿化不足,痰液因黏稠而更易积聚于支气管内,严重妨碍通气功能,加重缺氧。目前的大多数现代呼吸机上装有电热恒温呼吸机湿化器将水加温后产生蒸汽起到加温加湿的作用,宜用无菌蒸馏水,成人每天200 ml~250 ml,温度调控在32 ℃~35 ℃,每24 h应进行湿化液体更换。此外,如果配合使用呼吸机雾化器装置加入不同药物,如化痰剂、支气管扩张剂等,以稀释排痰、防治肺部感染。通常以每隔4 h/次~6 h/次,每次10 min~15 min,每次入量6 ml~10 ml。
  3.5 积极控制感染
  3.5.1 空气消毒       
  定时进行通风换气、进行空气消毒是预防感染的重要环节[10]。严格限制人员出入,并用电子消毒机、臭氧消毒机等对病房空气进行动态消毒,病房的地面也要使用含氯消毒液进行定时的处理。
  3.5.2 高度重视医护人员手的清洁       
  应积极强调在接触患者和进行医疗操作前洗手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进行有创侵入性操作时,医护人员的手是造成院内感染最主要的传播媒介途径。及时洗手、物品专人专用、实行终末消毒制度等,可有效防止交叉感染及外源性院内感染的发生。
  3.5.3 加强口腔护理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应及时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在患者病情允许的情况下可适当采用头高位,以防止胃内容物返流。对机械通气的患者应尽早进行鼻饲饮食,以加强营养,增强机体的抵抗力。鼻饲前抬高床头并吸痰1次,鼻饲后30 min内禁止吸痰。
  3.5.4 正确使用抗生素       
  定期进行气道分泌物培养,根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择有效抗生素,尽量缩短用药的时间,积极治疗患者的原发基础病,肺部感染才能得到最有效控制。
  3.6 加强支持对症护理治疗
  3.6.1 加强全身营养和增强患者体质       
  对于危重患者能否顺利脱机和疾病的最终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通过静脉途径输注氨基酸、脂肪乳、微量元素等,以纠正或预防营养不良,维持营养平衡,提高机体抵抗能力,每天营养应以乳化脂肪和氨基酸为主。留置胃管注入营养物对患者的支持治疗和胃肠道功能的保护十分重要,意识状态恢复的患者应尽早进食流食,首次量不宜过多。
  3.6.2 镇静、镇痛、肌松药护理      
  神志清楚的上机患者都会出现有焦虑、紧张、疼痛等不适,可造成人机对抗等情况,从而影响机械通气的效果。根据病情特点和需要,给予适当的镇静、镇痛、肌松剂是十分必要和关键的步骤之一[11]。
  3.7 加强对呼吸机和其他监护设备的工作状态的监测      
  及时地对呼吸机和监护设备的一些简单的报警情况和故障进行快速的识别和维护,对报警的结果应及时做出判断和处理。呼吸机等急救设备是危重患者的生命线,设备的最佳工作状态和呼吸支持的有效性是治疗的最终保证。护理人员应了解呼吸机的机制,能够准确识别和详细记录呼吸机的工作频率、潮气量、吸呼比、气道压力、PEEP数值等重要参数。能够准确观察人机同步协调情况、呼吸机的连接紧密性、运转节奏、机械报警设置等。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4 结论
  人工机械通气治疗已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在危重患者的救治上是重要的生命支持设备之一。了解和掌握使用呼吸机治疗工作要点对护理人员尤为重要。全面掌握导管的使用和护理,认真仔细地观察呼吸机在使用期间的患者出现的异常情况和设备工作情况,并给予患者在全身支持、对症处理和心理护理上主动合理的干预,同时预防处理感染的发生是使用机械通气治疗最终能够成功的关键。
参考文献:
  [1]邵孝.急诊医学[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1:1424.
  [2]俞森洋.现代机械通气的理论和实践[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71711.
  [3]许希嘉,许雪芝,李爱霞,等.人工气道机械通气的护理进展[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5):469471.
  [4]蔡映云.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100226.
  [5]黄兰枝,钦素英,张晓燕.气管切开术后内套管消毒方法的改进[J].河北中西医结合杂志,1998,7(12):2011.
  [6]徐军,张天华.呼吸机相关肺炎的监护及护理[J].护理与康复,2004,3(1):1819.
  [7]刘则杨,李家育,侯军华.气管套管护理及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2,17(2):160.
  [8]刘英玲,李志钢,刘红玲.人工气道管理的护理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34535.
  [9]刘大为.危重病学分册[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0222.
  [10]李静芝.在呼吸机治疗中预防肺炎的护理[J].实用预防医学杂志,2004,11(6):12921293.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11]何茵.机械通气患者应用镇静药物的观察及护理[J].现代护理杂志,2004,10(10):950951.

上一篇:骨科护理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