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 要] 研究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对于高校制定合理的目标和规划、增强高校的自我发展能力、转变资金分配方式、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效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分析了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高校财务绩效评价的途径,希望能够对高校财务绩效评价工作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 高校;财务绩效;问题;解决途径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的发展,体制改革不断深入,高校办学规模迅速扩大,办学经费不断增多,高校财务呈现经费来源渠道多元化,经济活动多样化的显著特点,财务绩效评价工作在学校财务管理中的地位变得越来越重要。近年来,学校教育已逐步推向市场,学校的财务工作逐步从核算型向绩效型、管理型转变,要求工作要提供准确、高质量的财务绩效评价,以便学校抓住机遇、避开风险、正确决策、调整学科方向、发挥综合优势,实现高校可持续发展。高校的有效治理依赖于对自身资源尤其是财务状况的了解和把握程度,因此更需要设置一套、严密、完整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一定的方法和手段对高等学校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排序、比较和评价。如何科学评价高校财务绩效、合理配置有限的教育资源、降低财务风险、提高教育资金的投入与产出比,已成为高校财务管理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高校财务绩效评价体系构建的原则
高校财务管理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决定了在评价系统的指标构建过程中,既要考虑财务管理的共性特征,又要考虑到学校的个性特征,构建一个统一的、可行的、权威的和相对可比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坚持以下原则:
(1)整体化原则。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一个多变量输出的复杂系统,是由一系列反映高校教育资金投入而产生的效果、效率、效益的财务指标组成的有机整体,因此要建立一套既各有侧重、又相互关联的指标体系,在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就必须突出有限的目标并强调指标的相互独立性,从整体上来反映高校财务管理效益,以免失去评价的重点。 大学排名
(2)导向性原则。财务绩效评价体系的使用往往带有导向性功能,很容易使被评价者追求眼前的效益,忽视中长期的发展。因此,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注重被评价单位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3)通用性原则。评价指标设计中要考虑指标之间的通用性和可比性,即要求指标建立在统一的核算范围之内和相同的可比基点之上,要注意几种评价指标的兼容和统一以保证信息资源的共享,要尽可能设计出一套满足不同信息使用者需求的指标体系,使指标具有充分扩展、分解组合的功能以保证指标评价的权威性和准确性。
(4)可行性原则。设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既要从理论上考虑其完整性与科学性,又要考虑其现实可行性与适用性。所以在设立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时,要保证指标体系所使用的全部数据可由现行的财务资料和会计核算数据来提供,这样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数据;另一方面,可以增强可操作性。
(5)科学性原则。科学合理的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提高评价质量的关键因素。高校财务评价指标的设计既要考虑到评价研究的任务,也要符合客观现象本身的特点、性质及其运动,指标的设计不重复,不遗漏,指标之间具有独立性,通过全方位评价,使评价的结果更加科学合理。
(6)动态完善原则。财务绩效的评价应充分考虑到评价的趋势性,注意剔除偶然因素对评价结果的影响,注重反映社会经济发展和高校财务改革的趋势。因此,高校财务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应坚持动态完善的原则,在实践中不断进行补充和完善。
(7)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的原则。由于财务评价指标的构成要素十分繁多,评价学校财务绩效的方法也有很多种,要概括地反映高校财务绩效,就需要在经济学、管等理论的指导下,采用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式,以直观简明的重要数据及内在联系来构建财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