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医院内部控制的有效途径——全面预算管理(2)
2013-08-20 01:08
导读:(三)改进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增进预算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预算项目很多,不同的预算
(三)改进全面预算编制方法,增进预算的实用性和指导性
财务制度要求医院逐步采用零基预算方法编制预算,全面预算管理所涉及的预算项目很多,不同的预算项目又有不同的业务发生特点和。在工作实践中不能孤立地采用某一种方法来编制每一个预算项目,而要根据不同预算项目业务发生的特点和规律分别采用不同的编制方法。对于同一医院的同一盘预算来说,也可以分别以成本费用控制为起点编制、以目标利润为起点编制等,视乎决策层的战略目标或者侧重点不同,选择不同的出发点。常用的编制方法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动态预算和零基预算,它们在编制上各有利弊,但是必须摈弃“上年基数+本年因素”的老办法。
(四)建立和完善全面预算的控制制度
第一,要贯彻预算的“刚性原则”。预算是约束医院各项经营活动的法则,一经确定,在内部即具有“效力”,必须严格执行。在预算的执行过程中,不仅要考虑环境变化、或有事项、业务流程的结构性变化对预算执行的影响,而且要按照严格的程序进行预算调整,对例外事项进行管理,杜绝违规操作,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和预算控制的有效性。
第二,确定预算控制的重点内容。预算控制以成本控制为基础,以现金流量控制为核心,通过实施重点业务控制和现金流量控制,确保资金运用权力的高度集中,形成资金合力,降低财务风险。
第三,建立信息反馈系统。预算执行信息的及时反馈,有利于及时反映预算执行的差异,医院需要在预算实际执行中不断收集、分析信息,根据反馈信息作出相应的决策,从而保证对经营活动进行实时的调节和控制,保证预算目标的完成。
第四,建立预算管理的预警机制。全面预算管理的目的之一是建立有效的预算预警系统,通过该系统作用的发生,树立风险意识,将非正常业务活动和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减少医院不必要的损失。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第五,强化预算监督。预算的执行与监督是紧密联系的,有力的监督是有效执行的重要保证。加强内审机构的权威和职能,健全内部审计监督控制制度,使内部审计与监督不应仅仅对财务信息和经营业绩真实性与合法性的结果进行审计与监督,而更重要的是对预算制度和预算贯彻执行情况的过程进行审计和监督,强化事前预防和事中控制,使医院经营管理处处有章可循、事事受程序制度制约。
(五)建立绩效考核体系
最好的预算必须与行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联系在一起才能成为管理的利器。要确立将全面预算管理纳入业绩考评体系,确保全面预算管理落实到位。医院全面预算考核指标应当与卫生部颁发的《医院管理评价指南》相对接,《医院管理评价指南》作为政府对医院的一种导向,无疑将成为医院的努力方向。医院全面预算管理可与医疗卫生绩效考核(劳务效益
奖励制度)相联系,运用绩效考核体系规定的有关考核指标、评价和进行奖惩措施,以保证预算的顺利执行。具体的做法是预算的考核要层层分解,预算结合绩效考评、薪酬发放,将预算指标与部门收入建立联系,使部门预算的执行落到实处。
总之,从全面预算管理的角度来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将会有利于医院健康长足的。医院应从实际出发,审时度势构建适合自身特点的、合理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实现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内部控制,进而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增强医院的竞争力。●
[1] 财政部.内部控制基本规范[S].财会,[2008]7号.
[2] 孟凡利.内部会计控制与全面预算管理[M].科学出版社,2003.
[3] 史习民.全面预算管理[M].立信会计出版社,2003.
[4] 程淑珍.医疗卫生单位预算管理[M].
企业管理出版社,2007.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