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现金流量表编制中两个特殊项目的列示务管理(2)

2013-08-23 01:05
导读: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现金的列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现金的列示
  
  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是一种非经常性的特殊交易行为,是交易双方主要以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长期股权投资等非货币性资产进行的交换。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一般不涉及货币性资产,或者只涉及少量货币性资产。所以,与非货币性资产交换相关的现金流量只有补价和相关税费,其中,涉及的补价包括支付的补价(由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和收到的补价(由于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高于换入资产的公允价值),这两项现金流量应该如何在现金流量表中列示?笔者认为,这应考虑到换入和换出资产的性质。
  (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存货
  若换入存货并且支付补价,则这部分补价可视为购置存货的一部分支出,应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若换出存货并且收到补价,则这部分补价可视为处置存货的部分收入,应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项目。对于交换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税费,主要是指增值税,应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支付的各项税费”项目。
  (二)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固定资产、无形资产
  若换入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且支付补价,则这部分补价可视为购置资产的一部分支出,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若换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并且收到补价,则这部分补价可视为处置资产的一部分收入,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处置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收回的现金净额”项目。对于交换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税费,主要是指营业税,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涉及长期股权投资
  若换入长期股权投资并且支付补价,则这部分补价可视为购置该项投资的一部分支出,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若换出长期股权投资并且收到补价,则这部分补价可视为处置该项投资的一部分收入,应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收回投资所收到的现金”项目。对于交换过程中涉及的相关税费,可以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投资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当然,有些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可能涉及两种及以上的非货币性资产,如可能同时换入存货和固定资产并且支付补价,那么这时的补价又应如何列示?笔者认为可以根据存货和固定资产公允价值的比例对补价进行分配。应归属于存货部分的补价计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项目;应归属于固定资产的部分补价计入“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项目。
  除上述两个特殊项目外,偶尔还会发生一些特殊事项可能涉及现金流量,如灾害损失、保险赔款、捐赠等。对于自然灾害损失和保险赔款,如果能够确指,属于流动资产损失,应当列入经营产生的现金流量。如果不能确指,则可以列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捐赠收入和支出,可以列入经营活动。当然,如果特殊项目的现金流量金额不大,则可以列入现金流量类别下的“其他”项目,不单列项目。
  
  
  [1] 企业准则2006[M].出版社,2006:150-153.
  [2] 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人民出版社,2006:486-500.
  [3] 周冶芳,鲁扬昊.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特殊问题[J].财会月刊,2006(3):29-30.
  [4] 温玉彪.运用T型账户法编制现金流量朱标的实操程序[J].会计之友,2009(2):102-104.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5] 张丰伟.现金流量表编制方法创新分析[J].财会通讯,2009(1).
上一篇:企业现金流量风险成因分析务管理毕业论文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