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独立学院财务活动特征(1)务管理毕业论文
2014-01-23 01:23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论独立学院财务活动特征(1)务管理毕业论文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自1998年浙江省试办独立学院(以前也称作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本
自1998年浙江省试办独立学院(以前也称作公有民办二级学院,本文专指由普通本科高校按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以来,我国独立学院发展迅速,截止2005年10月,教育部批准确认的独立学院达295所,最多的湖北省29所。独立学院是依托母体高校投入师资、品牌等无形资产,投资方投入校舍、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而形成的介于公办高校与民办高校之间的一种全新的办学体制。它的产生是在我国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机制与模式的一项探索和创新,在保证高等教育规模增长、扩大高等教育资源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其基本办学理念是自筹资金、自主办学、独立颁发文凭,按培养成本合理收费,做到“以学养学”,所积累的资金主要用于独立学院发展的再投入。基于独立学院这一新的办学模式,其财务活动既区别于公办高校,也有别于私立民办高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独立学院产权主体呈现多元化
我国公办高校过去“一统天下”,人们几乎不谈教育产权问题,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发生变化,如出现了民办高等教育、独立学院、国内外合作办学、大学园区、教育集团等新的办学模式,教育产权问题才逐渐被理论界和实际工作者所述及。通常说的大学产权,是指大学的财产所有权、占用权、支配权、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等权利。公立高校产权是高度统一的,从理论上讲,其所有权主体是全体人民或公立高校所属地方的人民,这是由于政府是高校惟一的投资主体,单一的投资体制导致了单一的产权结构;独立设置的私立民办高校产权主体可能是惟一的,也可能是多元的,其主体可能是企业、社会团体或者个人,但其产权主体中缺少公立高校这一传统的教育组织。而独立学院的产权主体至少包括申请举办的公立高校以及其他有能力的合作者(投资方),合作者可以是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等。由于独立学院的产权主体具有多元性,只有明晰举办高校与合作者之间的产权关系,独立学院才能健康、可持续发展。在独立学院创办初期,合作者需要提供土地、校舍等办学的基本条件和设施,这些可以作为合作者的初始投资,并且这些投资是能够用货币进行计量的,而高校是以其社会声誉、师资等无形资产作为投入,其计量具有一定难度,高校投入的无形资产应通过中介机构评估确认或本着市场公平交易原则通过谈判确定。另外,还须明确独立学院在办学过程中形成资产的产权归属问题。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基于独立学院产权主体呈现多元化,因此举办高校与合作者在试办独立学院时就要签署具有法律效力的联合办学协议,协议中明确各方的产权比例。经双方协商,可以成立校董会,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长承担着受托责任,以真正实现办学权和所有权的分离。独立学院作为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法人,明晰与各个投资方的产权关系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体制基础。另一方面,只有建立了明晰的产权关系,才能有利于独立学院形成合理的“盈利”机制,使办学获利有效“返还”,进而增强各投资方的投资信心,并有利于独立学院更好地开展筹资活动。
二、独立学院筹资渠道呈现多样化
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大量积聚,为一部分社会资金、资源投资高等教育提供了可能。与此同时,教育消费已成为很多地区共同的消费热点,作为投资风险相对较小、投资综合收益凸显的投资领域,投资高等教育将成为社会资金、资源的重要流向之一。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地方和高校开始探索试办具有民办性质的二级学院,经过几年的实践,民办二级学院办学规模越来越大,办学模式也显示出相当多的优势,最终得到了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这种新的办学形式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和模式改革创新的重要成果,在满足人民群众接受优质高等教育需求,缓解高等教育供需矛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从独立学院产生的历史背景可以看出,筹资体制的不同是独立学院与公立高校最大的区别。以前公立高校的经费几乎全部依靠财政拨款,到现在虽然学生承担部分培养成本即上学交纳的学费,但大头还是国家财政拨款,并且财政投入的总量依然在逐年增长。而独立学院不需国家财政投入,其办学经费主要来自民间的投资,例如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或个人的资本,学生的学费以及银行的贷款等。由此可见,独立学院与公立高校筹资体制的本质区别在于其筹资渠道多样化,且全部依靠财政拨款以外的社会资源。多渠道筹资既减轻了政府的财政负担,又为独立学院的持续发展提供了较好的经费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