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WTO入世对中国财务管理的影响务管理毕业(5)
2014-11-26 02:14
导读:加入WTO,借助“入世”带来的“外逼机制”,将国际上通用的理财机制与规则引入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汪平:客
加入WTO,借助“入世”带来的“外逼机制”,将国际上通用的理财机制与规则引入国内,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企业财务管理上一个新的台阶。
汪平:客观而论,我国企业界的理财行为不是水平高低的问题,而是“有”或“无”的问题。换言之,长期以来,我国许多企业尤其是国企根本没有科学的财务管理活动。这些企业的投资决策、融资决策或股利政策的做出和制定,要么是率性而为,要么是以“权”定夺,总之完全没有经过科学、规范的决策程序。另外,为数不少的高层管理人员的理财观念淡薄,甚至存在严重误解。比如,在不少的人看来,股票融资的资本成本可有可无,可高可低;在长期资产的投资决策中,没有明确的资本成本预测;长期以来,将财务管理的重点放在融资活动上,认为有了资金,企业便可无所不能;等等。
科学的、先进的财务管理活动的主要特征有:企业有明确的理财目标,比如企业价值最大化;有职能清晰的理财机构,大、中型企业中的理财机构与会计机构必须分设;有专门的、经过严格学术训练的理财人员;有一整套完整的财务预算体系;财务管理基础工作水准较高,比如各种资本成本的预测、现金预算编制技术成熟、短期财务控制(比如应收账款控制)制度齐全,等等;理财观念正确且深入,比如企业价值观念、风险观念。
林志军:入世后,企业将善于直接与境内外金融机构打交道,积极参与资本与货币市场交易,择优选择和有效运用各种金融工具,以期达到降低融资成本、改善企业资本结构、控制借贷及汇兑风险,增加资金投资收益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等理财目标。显然中国企业的理财者必须认真学习和掌握财务管理知识,熟悉国际化资本与市场运作和各种金融工具的应用原理和原则,方可适应入世后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大学排名 吴少平(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所教授)中国入世将会告示人们一个明天的现实和现实的明天,这就是适者生存。对此言的另一种理解即是:不适者不生存。企业面对WTO如何“更适”——提高自身的适应性和免疫力?毫无疑问,现代企业经营理财发展尤应注重眼睛向内精练内功。
另一方面,现代企业的经营理财活动特别要强调创新,创新成效的检验在于市场的评判和选择。创新既源于市场又面向市场;而且,既带动市场又创造市场。显然,产业、市场、企业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生命体。特别是对于证券市场,通观近年来的宏观调控——企业改革——金融环境——资产重组——资本经营——证券市场的互促发展,可以看到,高效的融资运作依恃干规范的证券市场。我们正在构建的中国证券市场规则要与国际惯例对接。对接就不是单纯的接轨,这里就有规范中的创新,其中蕴含着国际化与国情化的双重取向,通过规范与创新相结合的证券市场,可以推动资金的导向注入,扩大国债、企业债券和新股发行。扩展资金融通渠道,增强扩大融资与抵御风险的能力,提高社会与企业资金的运营效能,进一步实现优化资源配置。
五、加入WTO对理财者提出了哪些更高的要求?
郭复初:入世以后,对于理财实务工作者来说,应以更宽广的视野来理解、洞悉和运作理财实务,树立风险观念和信用观念,为企业的生存、发展和获利提供更有效力的理财实务上的支持。这需要参与设计企业的长期发展战略规划;设计全面预算制度,组织制定企业全面预算;进行投资评价,提供备选的投资方案;搞好资本融通和资本结构安排;参与安排好资产结构和套期保值策略;协调奸企业的现金收支;参与设计企业激励机制,组织进行业绩考评和提出分配预案;等等。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http://www.nseac.com)
汪平:对于理财人员而言,关键是理财观念的学习与转变。由于长期客观环境的不利影响,我国企业界并没有形成一个职业的理财人员阶层。这是我国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不高的重大表征之一。因此,与其说是要转为理财人员的观念,还不如说是加强企业管理人员对现代理财观念的学习和把握。当然,对一些长期以来被严重误解的财务观念,一定要正本清源,破除贻害。比如,关于资本成本概念,绝不仅仅是企业界理财人员有一个认识的问题,即使是理财学界也有一个重新检讨的问题。我们的许多学人尤其是高校教师,由于其自身素质不高,对一些财务概念的引入和发挥,存在着严重的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