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务

2015-08-04 01:10
导读:财务管理论文毕业论文,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务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
浅析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问题、成因及对策 摘要:文章首先列举了我国企业集团在财务控制方面的种种问题,进而分析了其成因,最后对症下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企业集团 财务控制 问题 控制制度

  我国的企业集团是改革开放以后才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国有企业在政府推动和利益驱动下,向外寻求那些与它们在经济上有内在联系的企业联合,从而形成横向经济体,这是中国企业集团的初始形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初步确立,企业集团的组建和运行逐步走上了由市场引导和支配的轨道,企业规模越来越大。然而在企业集团控制的资产急剧膨胀的同时,也造成了企业集团内部财务、业务、投资、人员等一些方面的失控。

  一、企业集团集中反映在财务控制方面的问题

  1.企业集团治理结构欠规范,所有权人缺位,内部人财务控制严重。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和控股子公司在财务方面名义上是分开的,但实际上还是一家。从产权上根本分不清资产和债权的归属,更谈不上企业集团公司和上市公司的资金是如何投资和分配了。在企业集团的财务控制中,企业集团公司把控股子公司当成没有成本的提款机。当上市公司出现财务危机和经营危机时,有的企业集团公司又违规为上市公司作巨额的担保,骗取银行的信用。由于我国企业集团,尤其是国有企业集团的母公司大多是国有独资公司,所有权人的实际缺位,监管不力,导致内部人财务控制严重。

  2.企业集团母子公司的财务控制体系不健全,各成员单位逆向选择严重。企业集团内部多级法人制增大了组织控制的成本,更为严重的是形成了多级投资中心和日益被扭曲的利益主体,企业集团总部丧失了集中配置资源的权威和能力。子公司管理混乱,经营行为不规范,违规行为屡禁不止,又使企业集团整体利益受到极大的损害。

  3.企业集团财务战略不明确,财务控制协同效应差,没有形成规模效益。大多数企业集团的财务战略搞的是多元化的战略,把多元化看成是分散风险,提高竞争力的最有效战略。但企业集团在搞多元化战略的同时,忘记了自身的专业化优势,导致投资分散,各子公司的产品互不相连,导致各自为战,从而使企业集团公司失去了协同效应,丧失了规模效益。

  4.利用关联交易造假。一些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运用大量虚虚实实的关联交易,利用会计和财务制度的不完善,加之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的新业务和新情况在会计和财务制度上难以界定,粉饰会计报表,甚至编制虚假的会计报表,以此欺骗会计报表的使用人和投资者,避免退市。有些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之间,持有上市公司的股数竟为零,却在上市公司间作着大量的关联交易,使合并报表无法作抵销分录。实际上这种企业集团和上市公司是一回事,其实就是空壳公司。

  5.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或不明晰,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在我国企业集团中,产权结构和资本结构单一,企业集团公司(母公司)多数是国有独资公司,控股子公司多数是被100%控股或绝对控股,由于历史或法规的限制,未形成有效的股权激励和约束机制。

  6.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制度行为短期化。企业集团财务控制行为短期化,甚至朝令夕改,导致子公司无所适从,对企业集团失去信心,母公司也丧失了威信。

  二、我国企业集团财务控制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1.企业集团追求多重目标,导致财务控制弱化。国有企业的目标并非仅仅是利润最大化或企业最大化,同时兼有政府的职能,如扩大就业、维护金融秩序和政治稳定等。不少企业集团是在政府的撮合下形成的,这种以好带差、“拉郎配”式的企业集团为日后企业的发展埋下了不少隐患。从控制和控制权收益的角度分析,企业集团各层级的领导人一般喜欢把企业做大,而非作强。因为在企业集团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中,尤其是经理对于公司的资源有相当的控制权,这为各层级高级管理人员的“在职消费”提供了可能。在职消费把公司的生产性资源转换为非生产性资源。同时,经理有着通过扩大公司规模提高自身地位和收入的动机。因此,经理有着过度投资的冲动。

上一篇:企业加强财务理论学习与研究的相关思考务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