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建设资金的有效运作(1)务管理毕业论文(4)
2015-09-05 01:17
导读: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强制的招标投标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推行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得到了一
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强制的招标投标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推行的领域不断拓宽,发挥的作用也日趋明显。工程招投标过程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得到了一定遏制。
(二)公路建设工程施工招标
根据有关管理办法规定并结合公路建设项目招标实际的要求,施工招标应具备如下条件:
1、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已被批准;初步设计是明确工程特点、技术标准、工程数量、进度要求与工期等选定投标单位的依据,概算则是研究和决定标底的依据。初步设计和概算文件是编制招标书的基本依据和基础;
2、工程已正式列入国家或地方公路建设计划,业主已办理工程项目报建手续;
3、建设资金已经落实;
4、征地拆迁工作已经落实,能保证分年度连续施工;
5、施工图设计已完成,并能满足招标需要,能满足工程开工后连续施工的要求;
6、施工招标前,监理单位已选定。
施工招标包括资质预审和招投标两个内容。资质预审的开始就等于拉开施工招标的序幕,资质预审结束,就等于完成招标工作的一半。因为招标文件只能向通过资质预审的合格投标人发售,并被邀请投标,而在人力、财力、物力诸方面不合格的申请人已在预审阶段被淘汰。也就是说,凡是通过资质预审的申请人均可被视为合格投标人。
四、 公路建设投资与融资
(一)我国公路建设投资历史回顾与改革进程
我国传统的投资体制是计划经济的产物,是以政府直接干预、决定一切、操纵全过程为特征的投资体制。传统的公路建设投资体制归纳起来有以下特征:
1、投资决策权高度集中在政府手中;
2、投入要素是计划安排;
3、没有投资责任约束。
改革开放后,公路建设投资与筹资体制有了大的变革,是全国投资管理体制的一部分,必然受到全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大框架的影响。我国投资管理体制改革是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改革开放的方针后迈开步伐的。其进程大体可以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第一阶段,从1979年到1983年为起步和试点阶段,国家对财政投资实行“拨改贷”。
第二阶段,从1984年到1986年,重点是对项目建设实施阶段的管理体制进行改革。
第三阶段,从1987年到1992年,是以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投资体制近期改革方案》(国发[1988]45号文)为标志,提出对投资活动的管理,必须符合发展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要求,把计划与市场有机结合起来,重点对政府投资范围、资金来源和经营方式进行初步改革。
第四阶段,从1993年起到现在,是以邓小平同志南巡讲话为指针,各级政府进一步解放思想,突破旧体制,大胆创新,积极探索许多为公路建设筹集资金的好办法,扩大公路建设资金来源,加速公路发展步伐。许多省市对公路建设投资管理体制进行了改革,探索出不少新路子。主要归纳如下:
(1) 改革公路投资方式,对高等级公路和大型桥梁、隧道实行有偿使用,并建立相应风险约束机制。
(2) 拓宽公路建设投资、融资渠道,除向银行借款、贷款修路筑桥外,还积极引进外资,以及发行债券、股票等多种形式筹集资金。
(3) 出售现有收费公路的全部或部分经营权(包括出售给外商),以获得的收入再投入新路建设,滚动发展。
(4) 地方政府对辖区内原有公路(含国道、省道)作价入股与他人(包括外商)合作组建法人股份公司,利用外资改建旧路或修建新路。
(5) 选择经济效益前景好的高等级公路建设项目,经过明晰产权关系后,成立股份制公司,向社会发行股票,在金融市场融资。
(6) 地方政府将公路建设与土地开发相结合,指定出让公路沿线或某些特定地区的土地开发使用权等条件,与他人(包括外商)合作,建设公路,即所谓“以地换路”。
(7) 少数地方政府将某些交通规费使用权(如交通建设基金、过路费、过桥费、客货运附加费等)交给企业(包括中外合资企业),用于建设公路或偿还借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