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财务治理权配置应关注的几个题目务管理(2)
2015-10-15 01:01
导读:2.经营者的财务目标并不完全与出资者一致,他们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经营者的个人效用函数主要包括报酬、闲暇和成就感三大要素,因而他们的财务目
2.经营者的财务目标并不完全与出资者一致,他们追求的是个人利益。经营者的个人效用函数主要包括报酬、闲暇和成就感三大要素,因而他们的财务目标与出资者在某些方面一致,在某些方面不一致。经营者受聘于出资者,出资者的目标是企业财富最大化,只要实现了这一目标,经营者便可获得丰厚的报酬,这一点两者是一致的。两者不同的是,经营者作为人力资本的拥有者,在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处于主动地位,他们希看自己的处境最优。在能保持稳定的收进时,他们希看获得更多的闲暇时间与家人团圆,享受天伦之乐。当经营风险较大时,会有两种情况发生:其一,非风险偏好的经营者可能会担心失败,害怕失往工作而采取谨慎的态度,以致丧失获取高额利润的机会;其二,假如经营者是风险偏好者,其愿意冒较大的风险,由于投资项目一旦成功,就能体现其个人才能,可获得较高的社会声看,万一失败,受损失的是出资者,经营者可换个地方或调换工作。上述两种结局都是股东极不愿意见到的。另外,在一般的情况下,假如需要新增资金,股东总愿意以负债方式来筹集资金。这样,一方面可以发挥负债资金的“杠杆效应”,另一方面可通过负债比率来增加经营者的压力,这些是经营者不乐意的。
3、债权人的目标是企业必须根据约定的期限和条件偿还本金和支付利息。对于企业的财务行为,债权人最希看企业采用稳健型的财务政策,这样做既可保证企业的偿债能力,又可大大降低企业的破产风险。一旦企业陷进财务危机,债权人为了自身的利益,希看尽快地收回借出款项或发生尽小的损失,他们会不惜诉诸,这会使企业雪上加霜。在企业陷进财务危机时,只有那些主要债权人(借款金额大,还款期限长的债权人),才有可能关心企业的发展能力和盈利水平,他们可能为企业的债务重组提供方便,既帮助企业度过难关,又减少自己的经济损失。
大学排名
三、以出资者为导向,经营者为主导,债权人为辅助是财务治理权分配的原则
1、以出资者为财务治理的导向。我国在过往的计划下,国家控制了国有企业的主要财务治理权,企业只享有最低层次的财务执行机。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过程中,为了使政企分开,明确了国有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这时,有些人误以为企业具有的权利就是厂长、经理所拥有的权利。在承包经营责任制下,国家几乎完全放弃了作为出资者对企业所拥有的财务治理权,而是由厂长、经理们行使了应由出资者行使的权利,他们在治理企业时主要考虑自身(经营者)的利益,而忽视出资者的利益,更不顾债权人的利益,而企业的责任则由出资人(国家)来负担。这样,便从出资者控制财务治理权的极端走向了由经营者控制财务治理权的另一个极端。而这一现象的直接后果是国有资产大量流失。
出资者是企业的所有者,他应主导企业的财务治理权,不能对企业的财务活动不闻不问,仅关心企业每期上交的利润,放弃自己的财务治理权。出资者对企业的财务治理权具体可表现为:监视企业的财务活动;确定企业的方向;重大投资项目的决策权;企业主要经营治理者的任命权等。采用的手法主要有:建立健全董事会制度;利用注册师审计对企业进行控制与监视;选派财务总监(如深圳、上海、武汉等地国有资产治理部分对大型国有企业团体选派财务总监)。要留意的是不要干扰经营者的财务治理权,不要一放就乱,一收就死。
2.经营者是企业的财务治理权的主导。两权分离后,出资者在企业外部行使其财务治理权,他不涉足于企业的日常财务活动。在企业制度下,法人是企业的财务主体,即企业的经营者具有企业的财务执行权和决策权(除重大的投资项目外)。
大学排名 作为具有专业知识和技能的企业经营者,他在出资者、经营者、债权人这三者中处于与市场最近的位置,他对市场通常有比其他两者更为敏锐的判定。企业财务的主要部分就是企业的日常财务治理工作,而这些工作只有身处一线的经营者最清楚,假如凡事都要请示出资者就会贻误商机,领取薪水的经理们在企业的高层治理中逐渐取代传统的所有者已成为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