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局限、原因及对策(2)
2015-11-03 01:08
导读:二、现行财务分析体系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1、不注重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据此计算出的
二、现行财务分析体系局限性的原因分析
1、不注重现金流量指标分析
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是建立在权责发生制会计基础上编制而成的,据此计算出的一系列指标,显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及盈利能力,但它们最大的题目是没有揭示企业现金流转的能力,没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作保证。因此,这些比率在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时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2、不注重非财务信息指标分析
现行财务报表对表内信息确认的标准过于苛刻,使得相当一部分非货币化、不确定的信息被排斥在报表体系之外,这是导致现行财务报表体系局限性的一个重要原因。
3、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股份公司已发展成为一种典型的企业组织形态,使财务报表的阅读对象延伸至社会公众,这些变化导致了会计目标由原来的受托经济责任向决策有用性转变。但会计目标的变化却未能在现行财务报表体系中得到充分的反映。资产按历史本钱计量,未能反映其现行本钱或变现价值,就会使得现行财务报告与信息使用者决策的相关性降低,无法为财务报表的相关利益团体提供充分、有效的相关决策信息。未能完全满足当前会计目标的要求是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产生局限性的原因之一。
4、制度方面的原因
从契约理论角度分析,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一种复杂的合约,不可能将所有合约各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尽现其中,合约剩余权是由某一方支配或决定的,属于不完备合约。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不完备性必将导致两种行为结果,一是处于合约剩余权支配地位的一方会将会计政策的选择权安排给治理当局,从而有助于实在施经营策略,建立与企业自身相适应的会计核算体系。二是企业治理当局会利用会计政策的弹性对会计数据进行操纵,使契约各方的财富重新分配,尤其是有利于治理当局自身利益的财富分配方式。因此,即使在遵循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条件下,企业仍然可以通过确认、记录、计量和报告等会计环节对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人为调控。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
三、完善现行财务分析指标体系的建议
1、引进现金流量指标
引进现金流量指标,更正确地反映企业的支付能力和偿债能力。现金流量是用来反映企业内在价值的重要基础指标之一,能对企业经营资产的真实效率和创造现金的能力作出正确判定,对于一个企业经营活动是否顺畅至关重要。企业是否能维持下往,并不取决于盈利,而是取决于有没有足够的现金和与其经营规模相适应的现金支付能力。建立在利润指标上的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并不能真正反映企业存在的现实的和潜伏的财务风险。为了克服权责发生制原则所带来的人为操纵盈利的财务指标的弊端,财务分析指标体系应选择以现金流量为基础。(1)评价企业偿债能力,增设现金流量比率指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与活动负债之比),现金利息保障倍数指标(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现金利息支出及付现所得税之和与现金利息支出之比)。(2)评价企业盈利能力,补充净利润现金含量指标。(3)评价企业股利支付能力,应重点关注每股现金净流量指标。(4)评价企业营运能力,可增加主营业务收进现金保障倍数(销售产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主营业务收进之比)指标。现金流量指标的引进,使企业偿债能力、获利能力的分析更加直观,分析结果更具有说服力,同时也便于企业对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正确判定。
2、引进非财务指标
非财务信息反映的往往是那些关系到企业长远发展的关键因素,因而与企业的战略规划密切相关,直接关系到企业战略上的成败,将这些信息纳进财务分析体系更能反映企业的整体目标。同时,非财务信息比传统的财务信息更有预期性,更注重未来趋势,所以能提供更加有效的猜测信息。另外,将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相结合,以治理系统信息化和信息系统网络化为基础,能够及时、连续地对企业运行进行跟踪监视,及时发现并迅速解决题目。最后,从财务结果出发追溯到非财务因素的方法增加了非财务信息与企业利润的相关性,在分析财务数据的同时使经营治理者在非财务因素方面的努力能够显现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