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互助保障资金治理模式探索务管理毕业论(2)
2016-02-11 01:05
导读:4.资金发放个人化。受职员、用度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发放均按工会层级关系由基层企业经办人直接发放。即由上一级
4.资金发放个人化。受职员、用度等因素限制,目前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发放均按工会层级关系由基层企业经办人直接发放。即由上一级互助保障机构根据下级机构各类保障活动的资金上缴数据,按约定的比例计算治理费、补偿金,并逐级下拨,最后由基层工会通过经办人直接给付受益人。这种分级拨付的支出方式造成拨款环节增多,延长了互助保障资金的周转时间。一方面,某一环节稍有疏漏或发生时间延误,就会影响受益人及时足额的领到补偿金,另一方面,互助保障的资金从一个银行账户流转到另一个银行账户,造成资金滞留在银行结算环节的时间过长,大大降低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5.专业投资不足。我国互助保障活动还未形玉成国同一法人的组织形式,各地开展的职工互助活动基本上是由当地工会组织负责治理的,其核心工作即资金的保值增值还没有引进专业的资产治理公司进行治理。由于工会组织是一个
群众团体,自身并无丰富的资金治理人才和手段,因而在互助保障整个组织体系中缺乏现代金融产品投资理念、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风险治理能力。与此同时,受风险治理及各种行政管制的影响,互助保障资金缺乏足够的增值渠道,致使资金回报率偏低,投资渠道不足题目十分突出。
二、加强互助保障资金规范化治理的建议
互助保障制度是我国在建设***社会,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大力推行的一项社会保障内容,它发扬了中国工人阶级团结互助的光荣传统,发挥了工会组织在构建社会主义***社会中的积极作用。办好职工互助保障事业,就必须加强职工互助保障资金的规范治理,切实将各类资金纳进专户,实行收支两条线治理,落实职工互助保障财务制度和国家有关部分对互助互济活动的监管要求。它既是工会组织维护广大职工利益的一项基本职责,也是这项事业能否长治久安的关键。从我国社会保障资金这些年来的治理成败得失来看,工会组织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治理应当遵循同一规范、收支两条线、分账核算和依法治理的原则。具体来讲,应重点从以下方面进行改革和规范:
(转载自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 1.推进职工互助保障资金治理的法制化。当前,我国社会保障的法制层次低,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社会保障法律很少,尤其是作为社会保障组成部分的互助保障活动,甚至在国家行政机关制定的法规和地方性法规方面都比较缺乏。随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互助互济事业的快速发展,职工互助保障组织的形式和规模都有了质的变化,互助保障这一“全新”的社会保障组织形式,应予单独立法,加强监管,避免出现类似社保资金治理过程中发生的失误和漏洞。工会组织应尽快改变互助保障法律缺乏的现状,主动与保监会、财政部沟通,会同有关部分抓紧制定出台职工互助保障的
规章制度,如互助互济活动治理条例,为制度建设提供法律依据。同时建立全国同一的职工互助保障资金财务治理制度体系和会计核算办法,以此来规范相关部分及其资金治理职员的行为。确保互助保障组织在履行给付义务后,若有盈余应首先提留一定额度的预备金和公积金,剩余的才能用于分红,保证互助保障组织拥有较为稳固的偿付能力,为资金的安全运营提借助有力的司法保障,要明确互助保障资金的运用及盈余分配方式,为资金的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
2.加快资金信息的数字化系统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的建设,进步计算机应用水平和网络的覆盖面,建立和完善互助保障资金治理数据体系,要设计包括各种职工互助保障的资金治理软件、财务治理软件、信息系统治理软件等信息化设施。通过这些软件的开发和利用,实现资源共享,同一治理制度,同一核算办法,进步办公自动化程度和效率,把职工互助保障资金治理纳进信息化轨道。
3.健全职工互助保障的支付体系。职工互助保障组织必须在国有或国有控股银行开设职工互助保障资金上缴户(收进户)、职工互助保障专户(法人专户)、救助资金支出户,按产品的不同分账核算,转一户治理为三户治理。一方面,严格执行职工互助保障财务治理有关规定,各种保障计划的收进要直接进进县(市)工会组织专户,取消互助保障经办人个人周转过渡户。上级职工互助保障组织转移支付的资金亦要进进专户,实行封闭运行、封闭治理。另一方面,还要建立健全职工互助保障的支付体系,防止资金挤占、截留、挪用。有条件的地方,要尽可能实行直接通过银行发放各种保障资金、救助资金的制度,使资金通过集中支付中心直达享受对象的个人账户或单位。要建立包括参加互助保障活动职工的年龄、参保种类、工作时间、工作年限、退休时间等一系列信息在内的数据库,核实其正确性,并与上级互助保障组织的数据库、银行工资发放数据库联网,建立健全互助保障补偿资金的网络治理体系,不断推进支付资金的规范化、制度化,形成科学的支付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