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科研院所转制中应研究的财务会计题目务管理(2)

2016-03-31 01:02
导读:个人: 蒋占华,男,1963年9月1日生。现任国家人工晶体研究院副院长,高级会计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近年来在财务 会计学 术研究,技术经济研

个人:

  蒋占华,男,1963年9月1日生。现任国家人工晶体研究院副院长,高级会计师。1985年毕业于陕西财经学院,近年来在财务会计学术研究,技术经济研究方面取得丰富成果,获得"八五科学技术成果奖"一项,部级奖四项.被国务院聘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顾问",担任中国建材会计学会副会长,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会员.出版<<最新科学事业单位财务治理与会计核算>>等著作两部,在<<科研治理>>,<<中国注册会计师>>,<<建材财会>>,<<中国建材>>,<<中国财经报>>,<<陶瓷>>,<<科学治理工作>>,<<上海会计>>等国家级刊物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参与制定编写了<<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主持承担<<成都色釉料厂可行性研究,初部设计技术经济分析>>,<<国家八五重点攻关项目"宽段面隧道窑"设计>>等大型科研项目十余项. 1999年起就读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管院,在职攻读MBA硕士学位.

通讯地址:北京733信箱 邮政编码:100018 联系电话:010-65798629,13601161073

用西方宏观经济学对我国宏观 经济政策进行评析

蒋占华

摘要:本文运用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方面对我国现行宏观经济政策进行了评价,论述了我国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中不宜减税的原因,分析了我国国债的情况和存在的风险,提出了积极的宏观经济政策要留意的题目。 关键词:西方;宏观经济学;评析;我国宏观经济政策。

对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在人类的历史上由来已久,但作为一门独立的经济学科上升到理论研究,是以一九三六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Keynes)出版《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后为代表才正式形成的。宏观经济学是从整体上研究国民经济的运行及其的。 一、西方宏观经济学内容: 凯恩斯主义的宏观经济学以为,由消费、投资、政府购买和净出口形成的对商品的总购买小于整个社会所提供的商品价值时,它会导致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相反的情况下,则会出现通货膨胀。因此,政府要采取一定的经济政策来减少失业,稳定物价,促进经济增长。从需求理论上讲宏观经济政策包括两个方面的政策即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是政府变动支出和税收以便影响总需求进而影响就业和国民收进。在经济萧条时采用膨胀性的财政政策,即政府采用减税、扩大政府对商品和劳务的购买、增加投资等措施;而在经济高涨、通货膨胀率上升太高时,政府会采取增税、减少政府支出等紧缩性的财政政策以控制物价上涨。 货币政策是中心银行通过银行体系变动货币供给量来调节总需求。在经济萧条时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刺激投资,进而刺激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增加;反之在经济过热通货膨胀过高时,采取紧缩货币供给量以进步利率,抑制投资和消费,使生产和就业减少些或增长慢一些。前者是膨胀性的货币政策,后者是紧缩性的货币政策。 扩第性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都能产生增加国民收进的效果,而影响的效果不同,下表是扩张性政策对利率、消费、投资,GNP(国民生产总值)的影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影响 (科教范文网 fw.nseac.com编辑发布)

政策种类 对利率

的影响 对消费

的影响 对投资

的影响 对GNP

的影响 财政政策

(减所得税)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 (增加政府 开 支) 上升 增加 减少 增加

财政政策 (增加投资) 上升 增加 增加 增加

货币政策 (扩大货币 供 给 ) 降低 增加 增加 增加

二、我国现行的宏观经济政策及其含义 由于我国出口受阻、物价下降、内需萎缩,经济运行处于低谷,失业下岗职员继续增加,所以我国在一九九九年仍然"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 所谓积极的财政政策,就是通过扩大财政支出,使财政政策在启动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中发挥更直接,更有效的作用。一九九八年我国实施的积极财政政策对启动经济增长,调整投资结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我国加大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是通过增发国债从而增加财政支出来实观的。 "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增加货币供给量"。主要是为了刺激消费、扩大内需。我国两年连续6次降低银行存款利率,现在一年期人民币存款利息率已低于美元的存款利息率。由于东南亚发生的危机对我国出口增加造成巨大压力,国内消费需求不旺,启动政府投资需求,对拉动经济增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国扩张性的宏观经济政策没有采用减税的办法,本文后面会进行讨论。 三、积极的财政政策的作用及是否会引发通货膨胀 我国政府决定今年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主要作用有以下4点:①能增加社会需求;②能带来工资和利润的增加;③能刺激个人消费和企业投资;④能拉动相关产业,间接增加社会需求。根据西方宏观经济学中财政政策乘数效应,间接增加的总需求往往数倍于财政支出本身的扩张。扩张的财政政策,会产生一定的财政赤字,下表是我国98年及99年的财政预决算情况: 财政收进 财政支出 财政赤字 98年(决算) 9853亿元 10771亿元 918亿元 98年(预算) 9679亿元 10142亿元 960亿元 99年(预算) 10809亿元 12312亿元 1503亿元 从目前的经济和财政情况看,财政赤字是控制在国民经济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的,1999年财政赤字占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低于国际公认的3%的警戒线,99年的财政赤字占当年财政总支出的12.2%,低于国际公认的15%的警戒线,从上表可以看出1999年的财政预算赤字比1998年扩大43亿元,在实际执行中有可能还会加大,对于我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来说,不会造成新的通货膨胀,由于现在的增长率还是一个负增长的态势,全国产成品存货很大,所以和财政赤字相比,不会造成通货膨胀。采用这一措施是可行的,增加的支出主要是用于基础产业的和基础设施方面的投资,因此这一短期的财政扩张措施并不影响我国长期财政政策和目标的实现。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应留意处理好的两个关系: 1、谨慎处理好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财政收支平衡的关系。笔者以为现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只能作为短期措施,其赤字不能有太大增加。而各级地方财政除了治理好中心转借给地方政策的500亿元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外;应坚持"量进为出、收支平衡"的原则和"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不得编制赤字财政预算,更不得向银行、单位借款周转、虚收税款、挪用专款、欠拨支出等,搞"假平衡、真赤字"这是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保障。 2、妥善处理好扩至公共财政支出与修养财源的关系。随着国家职能的扩增,政府从事的各项活动不断增加,所需的经费开支也相应上升。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财富的增加,人民日益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将增多的国民收进用于社会的公益事业,改善人民活。特别是市场失灵的情况下,由政府来提供财力保障。在着力增加公共支出的同时,把加强基础投施建设与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相结合,立足更大范围和更多层次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把增加财政投进与改进投进方式相结合,立足于引导社会资金扩大投资需求。 四、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在我国不宜减税 按照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当经济处于不景气状态时,除了增加政府开支以外,还可以通过减税政策刺激社会投资和消费需求,增加供给,从而使国民收进以税收乘数增加。但我国在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时却不宜采用减税的政策,理由有以下5点。 1、减税和增支固然具有同向扩张效应,但在实际运用中左右开弓的并未几见。除非经济面临崩溃境地,出现极度恐慌,一般都不会二者并重。由于两种政策并使要受到政府预算、债务及经济发展状况等因素的制约。美国在30年代大萧条期间,罗斯福政府为迅速摆脱危机采取的是政府支出扩张的政策,而没有采取减税政策。60年代肯尼迪倾向于减税,而没有采取政府支出扩张政策。所以我国已倾向于支出扩张,不宜再实行减税。 2、我国税制结构决定了当前不宜减税。根据减税效应理论,减少直接税的扩张效应大于间接税的扩张效应。"直接税"主要包括个人所得税和企业所得税,主要特点是累进征税,税负难以转嫁;"间接税"主要是流转税以增值税、消费税为代表,实行比例税率,税负轻易转嫁。削减直接税的结果将使公司和个人拥有更多的税后利润,使低收进者可支配收进进步,有利于刺激投资和刺激消费,向市场提供利好信号,又由于低收进者的边际消费倾向较高,有助于整个社会边际消费倾向的进步,使经济扩张。而减少间接税,首先使商品和劳务的价格相对下降,个人收进会降低,有刺激企业增加生产的作用对刺激消费的作用不大。所以当直接税在税制结构中的比重大时,降税效果较为明显。下表为部分国家1997年直接税占全部税收的比重。 ━━━━━━━━━━━━━━━━ 比重 直接税比重 () 国家 ━━━━━━━━━━━━━━━━ 美国 55.40 加拿大 80.70 日本 65.50 中国 16.20 ━━━━━━━━━━━━━━━━
上一篇:谈知识经济时代财务治理创新务管理毕业论文 下一篇:对人力资本财务研究方法的探讨务管理毕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