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财务预算治理面临的题目及对策务管理毕(2)
2016-05-21 01:00
导读:(三)建立预算治理的监视机制,进步预算执行的效力 预算执行的效力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治理的严厉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建立预算治理监视机制
(三)建立预算治理的监视机制,进步预算执行的效力
预算执行的效力直接关系到高校预算治理的严厉性、有效性和权威性。因此,必须建立预算治理监视机制。学校要根据上级的有关规定,结合学校的实际,制定出适合本学校预算治理的执行监视制度,如审核权限治理,国有资产治理,内部收费和大额资金使用等治理制度,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严格执行。应增加预算治理的透明度,实行财务公然制度,学校财力状况定期向教代会通报,接受群众监视。
(四)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考评制度,进步资金使用效益。建立预算治理绩效评价体系来确定各个责任主体的工作绩效,全面引进绩效治理的理念,优化预算资金分配,增加绩效考核内容,将预算治理工作与各部分的考核和赏罚结合起来。对预算执行情况好,绩效明显的部分,给予表扬和奖励,作为评优晋级的依据之一;对违反预算治理规定或预算执行较差的部分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整改。通过考核与赏罚结合,充分调动学校内部各方面参与预算治理的积极性,逐步建立起治理规范,约束力强,讲求绩效,适应学校发展的预算治理新机制,使预算治理产生更大的效益。
(五)优化配置财力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由于高校办学规模超常规的快速发展,教育资源紧缺的矛盾也日益显现出来,学校资源的配置和利用不公道的现象也暴露出来。应科学地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各部分、院系共享资源,避免浪费浪费及资产闲置等现象,优化配置财力资源。多校区办学的高校应科学划分各校区的功能定位,整合各种资源,在预算中优化支出结构,创建节约型
校园,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六)加强支出预算的治理,优化支出结构,进步资金使用效益。支出预算确定后,财务部分应加强对各项支出的审核,严格审批权限,根据真实、有效的凭据,按实际支出数办理报销手续。学校各单位经费的审批,必须在年度财务预算或财务收支计划数额以内使用,特殊情况超出计划数所需经费应按照规定先申请调整预算,经批准后按规定执行。要随时向各系部处领导提供经费使用结余情况,使他们做到心中有数。
内容来自www.nseac.com
(七)健全财务治理、会计核算等方面的
规章制度。提升高校财务预算治理层次,保证学校教育事业经费严格按照财务预算有效使用,使高校的经济活动、财务活动做到规范、有序、高效运行,进步经济运行质量。
(八)健全项目预算内部审计制度。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规范审计工作。围绕财务预算,学校制定一系列单项审计制度,加强对项目预算的审计监视。
参考文献:
[1]罗绍德.新编预算会计[M].广州:
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2]陈少婷.论高校预算治理的观念创新[J].
中山大学学报论丛,2007,(1).
[3]王德春.我国预算会计改革的若干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6,(12).
[4]陆咸良.基于大学经营理念的高校财务治理创新[J].财会研究,2008,(7).
[5]王庆成.预算会计深化改革的构想[J].教育财会研究,2003,(3).
[6]王丽萍,郭岚,张勇.学校构建新型绩效预算治理体系之探讨[J].财会月刊(综合),2008,(5).
[7]段世芳,葛传勇.关于构建学校财务预算治理体系的思考[J].现代经济信息(学术版),2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