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对资不抵债但仍持续经营的子公司的报表合并进行探讨。首先指出了处理子公司超额亏损时存在的误区,然后国际准则的相关规定,并提出以准重组方式变通处理资不抵债子公司特有的不对应关系,最后以1个案例说明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报表合并。
【关键词】资不抵债 子公司 报表合并
在我国,资不抵债并不1定意味着破产清算,上市公司中许多ST和PT公司已经严重资不抵债,但仍然持续经营。对于母公司及其控制的关联而言,资不抵债的子公司可能是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商、经销商或配套厂家,或者具有“壳资源”重组价值,迫使母公司倾其全力支撑这类子公司持续经营。鉴于此,如何对资不抵债但仍持续经营子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是1个不容回避的问题。本文拟对此所涉及的若干问题进行探讨。
1、处理超额亏损存在的误区
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其核心问题在于如何处理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即子公司净资产亏空超过股东投资的金额。这1问题缘于母公司对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投资减记至0,导致母公司的长期投资与子公司净资产巨额亏空缺乏对应关系。尽管《合并会计报表暂行规定》要求将资不抵债但仍持续经营的子公司纳入合并范围,但具体如何处理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尚无明确规定,唯1涉及这方面的是财政部财会函(1999)10号《关于资不抵债公司合并报表问题请示的复函》。按照该复函,在合并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报表时,应当增设“未确认的投资损失”这1科目,以反映母公司尚未确认的对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分担额。在合并资产负债表上,“未确认的投资损失”作为1个减项,列示于“未分配利润”项目之前;在合并利润表上,“未确认投资损失”作为1个加项,列示于“少数股东损益”项目之后。对此规定持赞成意见的1种观点(《合并会计报表》课题组,2001)认为,应分别设置“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和“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来处理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其中“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作为合并股东权益的1个减项,“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则作为合并利润表上的1个加项。按照这种观点,子公司的超额亏损并没有纳入合并报表,因为“本年未确认投资损失”作为合并利润表上的1个加项,结转后必然增加合并未分配利润,与“累计未确认投资损失”这1减项正好相互抵销,合并股东权益并没有因此受到子公司超额亏损的,合并净利润也不会因子公司的超额亏损而减少。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False$
4、案例———国际准则与变通处理相结合
假设母公司于2001年1月5日以600万元购买子公司60%股份。当日,子公司的净资产为1,000万元,其中股本600万元,资本公积400万元。2001和2002年,子公司分别亏损了2,000万元和1,000万元。这样,子公司2001和2002年末的股东权益如下:
根据IAS27的要求,对这1严重资不抵债子公司的报表进行合并时,必须区分下列两种情形,此外,在编制2002年的合并报表时,必须按准重组的方式对子公司的股东权益进行变通处理。
《合并报表》课题组 2001
超额亏损在合并会计报表中的会计处理 会计研究,6
IAS27“ConsolidatedFinancialStatementsandAccountingforInvestmentsinSubsidiar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