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质量成本研究(1)务管理毕(2)
2017-02-07 01:11
导读:本文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现代质量观,运用“6σ管理”思想,以“kσ”作为不同质量水平的度量,从而建立了不同质量水平下总质量成本的动态模型。本文
本文基于持续质量改进的现代质量观,运用“6σ管理”思想,以“kσ”作为不同质量水平的度量,从而建立了不同质量水平下总质量成本的动态模型。本文首先构造了动态质量成本的数学模型,然后结合图形对该动态模型进行了分析。首先分析了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总质量成本模型的相应变化;其次利用预防鉴定成本、故障成本与总质量成本曲线之间的关系,描述了预防鉴定成本与故障成本在不同的质量水平“kσ”下同时达到最低点,实现了最经济的总质量成本;最后通过不同质量水平下的动态最优总质量成本曲线,刻画了总质量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不断降低的变化状态。
二、kσ质量水平
质量水平,也称作质量一致性,通常用合格率来表示。在“6σ管理”中,质量改进活动的效率可用“σ”水平来衡量。“σ”水平反映了质量改进活动的实际结果与其目标之间的差距或偏离程度。“σ”越大,说明偏离或波动程度越大,质量改进的效果越差;而“σ”越小,则表明质量改进的效果越好。因而,质量改进的效率可用不同的“σ”水平来描述。分别用缺陷率或合格率作为质量改进效率的衡量标准,“σ”水平与其之间的关系如表1所示。其中,DPMO为每百万次机会的缺陷率(彼得·潘德,莱瑞·荷普等,2002)。
为了分析质量成本与质量水平之间的动态变化关系,首先需要根据企业质量改进活动的情况对质量水平进行测量。根据“6σ”的思想,质量改进活动的目的是达到完美质量水平或零缺陷,这是一个艰难曲折的长期过程。鉴于改进活动的动态性和复杂性,为了能够更加清楚地描述质量水平与质量成本在整个改进活动中的变化过程,我们将改进过程划分为若干个质量改进阶段,不同改进阶段的质量水平用不同的“σ”水平来表示,从而能够清楚地表示出各个阶段质量改进的效果。
(转载自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 ) 通过上述分析,用“kσ”作为第k阶段的质量水 平,表示该阶段的质量改进效率。通常,产品容差或顾客需求一定时,k越大,σ会越小,从而质量水平越高;k越小,σ越大,质量水平就越低。也就是说,在一个质量改进阶段,假定其质量水平为kiσ,通过质量改进,使其进入下一个阶段,质量水平即为ki 1σ(其中ki<ki 1)。随着质量改进活动的深入,质量水平会不断地提高,直至达到完美质量水平或零缺陷,从而,各个阶段质量改进活动的效果就与不同的σ水平相对应。“kσ”反映了不同阶段质量改进的效率,同时也反映了质量改进活动的动态性。
三、不同质量水平下的总COQ模型
一个动态的COQ模型,应该是一个全面的模型,即在该模型中,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预防鉴定成本与故障成本曲线同时发生改变,进而总质量成本曲线也将相应地发生变化。根据质量成本各要素之间的关系,以及各个质量水平下的若干总质量成本曲线,还可以绘制出不同质量水平下的动态最优总质量成本曲线。
(一)动态总COQ模型的构造
根据传统的COQ模型,可以构造总质量成本的数学模型,即预防和鉴定成本曲线随着质量水平的提高而指数式地上升;相反,故障成本曲线则指数式地下降。据此,Zhao(2000)构造总质量成本模型如下
CT=Cp CF=ea bq ee-dq
(1)
其中,CT,Cp和CF分别表示总质量成本、预防鉴定成本和故障成本;a,b,c和d均为非负常数。该模型表示在特定的质量水平下,CT,Cp和CF之间的相互关系,所以是一个静态模型。
共2页: 1 [2] 下一页 论文出处(作者):
资产专用性与交易成本节约
谁来支付合作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