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债流动性的理论与实践(3)
2013-09-10 01:12
导读:四、政策建议 应该说,市场本身在提供流动性方面会有一些自发性的制度安排,但是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仍不失为一种“公共产品”,
四、政策建议 应该说,市场本身在提供流动性方面会有一些自发性的制度安排,但是高流动性的国债市场对于整个经济来说仍不失为一种“公共产品”,政府在其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近年来世界银行(W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以及国际清算银行(BIS)在提高市场流动性方面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探索,得出了一系列富有借鉴意义的成果。与实践相结合,我们提出改善我国国债流动性的政策建议如下: 第一,增加中短期国债的发行,促进国债品种的多元化。近年来我国在增加流通券种方面虽然有了不小的进步,但与其它市场经济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这一点突出表现在中短期流通券种较少,特别是缺乏1年期以下的短期债券。从世界各国经验来看,短期国债一直是货币市场中不可替代的主流工具。对投资者而言,长期债券虽然也可以通过回购方式用作流动性管理的工具,但这毕竟是有限度的,运用到“三性管理”中存在一定的风险。主要通过中长期债券的质押式回购提供流动性的做法是金融市场的一项成功之举,但决不能因此忽视其潜在的风险而使推动增加短期国债品种的工作停滞。除此以外,我们在适当发行浮动利率债券之外,还可借鉴国际经验,启动指数化债券和本息拆离债券,满足不同市场投资者的需求。 第二,提高国债发行的性、增强市场透明度(transparency)。市场透明度是指交易者在交易过程中获取有关信息的能力。表明,如果信息透明度下降,优势信息交易者就可以从劣势信息交易者处获得额外收益,这样所有交易者为争取获得更多的交易信息都会推迟交易,进而降低国债流动性。我国直到2000年才开始按季度公布发债计划,而年初公开当年债务信息(发行规模、时间安排、债券品种、发行方式)的制度至今没有实施。为此,财政部应当在年初对外公布拟定的年度债券信息,并增加国债发行的规律性,以此确保所有投资者市场信息地位的平等。 第三,加快推进债券市场的统一化进程。鉴于我国目前实行分业经营体制、禁止银行资金进入证券市场,以及各个市场的交易方式、信息系统存在较大差异,在短期内改变现行的市场格局并不现实。现阶段可从促进不同市场的资金、债券相互融通入手,促进市场交易活跃,具体措施有二:一是简化市场间的转托管手续,促进跨市国债交易业务;二是增加跨市交易的国债规模和品种,促进跨市交易进一步扩大。 第四,积极发展场外市场(OTC)交易,建立高效的流通市场体系。与股票相比,国债更适于在场外市场进行交易,这是因为国债基本上是利率商品,不同债券的价格可以很容易地根据标准品种价格进行套算,相互之间具有很强的同步变化关系,这样就勿需象股票那样在交易所集中竞价,在场外交易更为便捷(瞿强,2000)。从西方国家来看,场外交易的规模要占到全部国债交易量的90%以上。与之相比,我国国债现货交易的99%都是在场内成交的。大力发展以银行间市场为主体的场外交易是提高我国国债流动性的关键。银行间市场可在现有双边报价商的基础上,通过在一级交易商范围内扩大报价商范围、构建多层次的报价体系、引入匿名报价等措施,进一步改善现券市场的流动性。另外,目前市场缺乏利率风险管理手段和做空机制,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2003年一些市场参与者自发参与了“开放式回购”、“远期交割”等衍生品种交易,虽未出现什么,但不规范,无保护,长期以往不利于市场发展。对此应当以疏导为主,在规范中加以发展。当前,在结算安排上,引入“即期交易,活期交割”机制的条件已基本成熟,应当适时推出。
「参考」 [1] 高坚:《中国债券》,经济出版社,1999年版 [2] 杨大楷等:《国债综合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3] 宋永明:《西方国债管理政策理论综述》,《经济学动态》2002年第8期 [4] 油晓峰 宋永明:《论国债管理的目标》,《经济料学》2003年第2期 [5] 瞿强:《国债市场流动性研究》,《金融研究》2001年第6期 [6] 李新:《中国国债市场流动性分析》,《金融研究》2001年第3期 [7] 于晨光:《2000年国债市场展望》,《闽发证券经济研究所专题研究》2000年第2期 [9] 金名:《十五期国债显市场缺陷、债市统一前程漫漫》,《21世纪经济报道》,2003年1月2日 [10] (美)安东尼·M·桑托莫罗、戴维·F·巴贝尔:《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1] Rudiger Dornbusch and Mario Draghi,Publlc Debt Management:ory and history.Italian Macroeconomic Policy Group,Center for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1992. [12] Alberto Giovannini,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Oxford Review of Economic Pollcy,Vol.13,No.4,1997. [13] OECD,Government Debt Management,Gerald J.Miller,Handbook of Debt Management,Marcel Dekker,Inc.1996. [14] Jun Muranaga,Dynamics of Market Liquidity of Japanese Stock:An Analysis of Tick-by-Tick Data of the Tokyo Stock Exchange.Bank of Japan,1999 [15] Hirotaka Inoue,The Structure of Government Securities Markets In G10 Countries:Summary of Questionnaire Resuits.Financial Markets Department,Bank of Japan,1999 [16] Jun Muranaga,Dynamics of Market liquidity of Japanese Stock:An Analysis of Tick-by-Tick Data of the Tokyo Stock Exchange.Bank of Japan,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