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新加坡对华投资的现状与特点评析

2014-03-19 01:34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毕业论文,新加坡对华投资的现状与特点评析论文模板,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免费提供指导材料:    内容摘要:近两年,新加坡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其对华投资也
  

 内容摘要:近两年,新加坡经济快速、稳定增长,其对华投资也出现回升的态势,随着中国加入WTO的市场开放效应日趋明显,新加坡对华投资迎来新一轮的热潮。本文探讨了新加坡对华投资的现状及新特点,并分析了对华投资的动因。

  关键词:新加坡 对华投资 现状 原因
  
  中新自1990年建交后,双边经贸关系迅速全面升温,新加坡对华投资掀起一轮热潮,实际投资额从1990年的0.5亿美元增加到1998年的34.04亿美元,这轮投资热因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而终止。危机后,新加坡经济出现反复波动,对华投资呈现下降、低位徘徊的特点。2004年以来,新加坡经济出现转机,2004年、2005年经济增长率分别达到8.4%、5.7%。伴随经济的好转,新加坡政府与本地企业对外投资热情重燃,投资活动加速。同时,随着中国加入WTO后的开放效应逐步显现,新一轮新加坡对华投资热潮来临。
  
  对华投资现状与特点
  
  亚洲金融危机后,受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周期波动的冲击和国内经济转型与结构调整的拖累,新加坡经济进入了一个“W”型的调整期,政府与企业更多地关注国内市场,对华投资出现下降、低位徘徊的状况。1999年新加坡对华实际投资额为26.42亿美元,比金融危机前的最高纪录34.04亿美元(1998年)下降22.39%,随后四年(2000—2004年)新加坡对华实际投资额保持在每年20亿美元左右,依次分别为21.72、21.45、23.39、20.60、20.10亿美元。进入2005年,对华投资止跌回升,投资明显加速,对华直接投资额达到22.04亿美元,上升为对华直接投资的第六大来源地。当前,新加坡对华投资已进入了新一轮投资热潮,呈现出以下投资特点与趋势:
  (一)服务业成为新的投资重点行业
  过去,新加坡对华投资主要集中在制造业与房地产业,投资者主要受中国相对丰富、廉价的熟练工人以及巨大的国内地产市场需求所吸引。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到2003年底,新加坡对华累计投资额为190亿美元,其中62.5%集中在制造业,16.6%集中在房地产业。而最新对华投资中,服务业成为投资的重点行业。其中,除地产仍为投资的传统热点行业外,金融、交通运输、水务等成为新增的投资热点行业。但由于统计方法和统计口径的不同,新加坡对华服务业投资未计入对华实际投资中。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1.金融业投资。近两年新加坡对华金融业投资大幅增长,投资金额近50亿美元。2004年3月,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GIC)以约5.4亿人民币投资兴业银行,持股5%。而新加坡政府的另一大投资公司,淡马锡控股(Temasek Holdings)对华金融业投资来势凶猛。2004年底,淡马锡投资约1亿美元购入民生银行4.55%股权,成为该行第七大股东。2005年7月,投资约24亿美元,以战略投资者的身份购入中国建设银行5.1%的股份,成为建行的第三大股东。仅过数月,2006年初,淡马锡公司与中国银行签订协议,投资约15.2亿美元,购入中国银行5%的股份。与其他外国金融机构相比,淡马锡对中国银行业的投资额目前已升至第一位,投资近50亿美元于中国金融业。此外,新加坡本土银行亦加快投资中国银行业的步伐。2006年1月,华侨银行投资5.7亿人民币(约0.7亿美元)收购宁波市商业银行12.2%的股权,成为该行的第二大股东。华侨银行成为第一家成功入股中资银行的新加坡银行。
  2.地产业投资。地产业一直是新加坡对华投资的重点行业,过去进入中国地产业的投资商主要是政府关联企业。近几年,新加坡的民间地产企业也纷纷投资中国地产业,流入中国地产业的新加坡投资资金较过去有大幅增加。例如,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目前在华总投资规模已达180多亿人民币,已成为新加坡资本投资中国地产业的代言人。
  3.交通、港口、水务等基础设施行业投资。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大幅增长,同时,中国加入WTO后,交通、港口、水务等基础设施行业逐步对外资开放,新加坡对华基础设施行业的投资增长迅速。
  (二)投资方式多样化
  过去,新加坡对华投资主要采用直接投资方式。直接投资方式占新加坡对华投资比率超过90%,其他形式投资比率过低。并且直接投资主要采用绿地投资手段(新建投资),并购投资手段较少。而新一轮投资的投资方式呈现多样性。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一方面,对华直接投资仍是新加坡对华投资的主要方式,但直接投资中的并购投资(包括股本投资和资本投资)越来越为新加坡企业所采用。这在一些逐渐对外开放的基础性服务业表现明显。
  另一方面,其他投资方式也逐渐增多,例如证券投资越来越成为吸引新加坡投资的一种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到新加坡证券市场上市募集资金。自2004年以来,中国企业新加坡上市活动明显加速,2004年上市31家,较上一年增长138%,筹资5.89亿美元,2005年有23家中国企业在新加坡上市,占全年新上市公司(69家)的比例高达33.3%,募集资金约3.8亿美元。到2005年底,有86家中国公司在新加坡上市,新加坡已成为中国中小型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地。
  (三)政府关联企业成为投资主体的领头羊
  在新一轮投资热潮中,政府关联企业居领头羊的位子,其他企业紧随进入中国市场。新加坡政府关联公司主要有淡马锡公司和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成立于1974年的淡马锡公司是最大的国有资本经营机构,在全球各个行业的投资总额超过550亿美元,所属上市公司的市值占新加坡交易所股票总市值的1/3以上。在中国投资颇具规模的旗下公司包括嘉德置地、星展银行、新加坡国际港务集团、吉宝集团、胜科工业、新加坡航空公司等。投资领域覆盖金融业,制造业,房地产、港口、运输及物流等多种行业。淡马锡及其关联公司对华投资额约占新加坡对华投资额的10%。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是1981年成立的管理超过1000亿美元规模的基金管理公司。2004年以来该公司加速投资中国市场,据估计,仅2004年,其对华地产业投资就达15亿元人民币。2005年初,其子公司新加坡政府产业投资公司连同吴德南控股、盛邦新业集团宣布将投资0.75亿美元在中国地产业。除在中国地产业大手笔投资外,新加坡政府投资公司还积极投资中国金融业,例如兴业银行。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整理)
  (四)投资区域有所变化
  过去新加坡在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沿海一带,但是,目前这一状况开始发生变化,新加坡企业的投资范围扩展至中国的西部与东北老工业地区。新加坡是第一个大力投资中国东北和西部的东盟国家,是具有较强投资实力和投资意愿的国家。新加坡在四川的累积投资额已达5亿美元(约9亿新元),投资项目达到253个,是该省第三大海外投资者。四川成为新加坡企业在中国西部投资最多的地区。
  

  新一轮对华投资的原因分析
  
  近两年新加坡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对外投资复苏,同时,中国加入WTO后的开放效应逐步显现,吸引新加坡企业加速投资中国。新一轮对华投资热潮的主要原因有:
 (一)新加坡政府的积极推动与引导
  近年来,东盟国家逐渐形成共识:中国的崛起对东盟国家而言,机遇远大于挑战。如何在中国崛起的进程中获得较大经济利益成了东盟各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各国都逐步调整其对华经济战略,由过去限制华人企业投资中国,转向鼓励包括国有大型企业在内的各类企业到中国投资。作为东盟最发达的经济体,新加坡是最早倡导中国经济崛起对东盟是机遇而非威胁的国家。
  新加坡前总理吴作栋曾表示:必须把握住中国崛起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借以扩大新加坡的经济发展空间。新加坡政府将巨额资产投放到经济相对快速增长、社会环境安定、外交关系融洽,且自己较熟悉的国家或地区,中国自然是其布局的重点。为增进双边贸易、投资活动,新加坡积极推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并多次主动提出要与中国谈判,签订中新双边自由贸易协议。2005年5月,新加坡承认了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2005年10月24日,新加坡总理李显龙访华时表示:“新加坡希望中国成功”,“新加坡能从中国的增长中获益”。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此外,为推动和引导新加坡企业到中国投资,新政府先后在中国设立了新加坡-山东经济理事会、新加坡—四川贸易与投资委员会、新加坡—湖北贸易与投资委员会、新加坡—河南工商合作委员会和新苏(苏州工业园)协会。为提供“一站式”有关中国的商业信息服务,展开中国市场调查,收集中国商业资料,便于新加坡企业投资中国,新加坡贸易发展局专门设立了中国商业信息中心。
  (二)中国国内商业环境日趋改善
  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市场开放效应逐步显现。外商投资领域不断扩大、市场准入限制逐渐减少,政府政策逐步稳定化、透明化、规则化。中国国内的商业环境日趋改善,全球商业界对中国市场的预期和信心明显增加,外资进入中国的规模持续增长。2002年实际利用外资额达到550.11亿美元,较2001年的496.72亿美元增加53.39亿美元,2003—2005年实际利用外资额分别达到561.40亿美元、640.72亿美元、638.05亿美元。2006年2月,美国科尔尼管理咨询公司(A.T. Kearney)公布了其《2005年全球最受欢迎的25个投资目的地排行榜》,中国再度名列榜首,此项排名中,中国已连续四年排名第一。显然,中国加入WTO的正面效应将继续显现。随着中国政府持续履行入世承诺,外商投资领域进一步扩大,各种限制进一步取消,各行业尤其是服务业,如银行保险等金融业、交通运输业、旅游业、商业零售业等领域,都将持续吸引包括新加坡企业在内的外商投资。
  (三)新加坡产业升级的需要
  亚洲金融危机后,新加坡加快了其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劳动密集型的低端电子产业逐步转移出去,实现向生物医药、高端电子产品等高资本、高技术含量的产业升级。与此同时,中国以庞大的市场、低廉的成本、数量众多的优秀人才等有利条件成为全球新一轮产业转移的首选地。随着2004年12月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全面启动,以及新加坡与中国双边自由贸易协议谈判的进行,中国与东盟将加速贸易、投资、生产体系的融合与一体化,推动形成中国与东盟,包括中国与新加坡市场的接轨与一体化。这都将有助于中国承接新加坡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过程的资本输出与产业转移。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四)新加坡企业获得利润的需要
  新加坡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已经过去,市场日趋成熟,竞争激烈,投资回报率走低。例如新加坡淡马锡公司,过去长期专注于新加坡国内市场,其业绩日渐低迷。过去10年中,其股东平均投资回报率为3%,而同期世界500强的平均投资回报率达到13%。比较而言,中国正处于经济起飞的阶段,是一个庞大的新兴市场,潜在的投资机会多,市场竞争不如新加坡激烈,投资回报率高,能为企业发展与获取较高利润提供空间。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新加坡企业的重要利润来源地。新加坡嘉德置地集团,2005年上半年在华获利人民币6.88亿元,占集团上半年利润的28.6%。
  
  结论
  
  近年来,中国积极在新加坡举办各类招商引资活动,公开宣传中国的引资政策,进一步深化新加坡企业对中国市场的认识,对华投资前景更加明朗。同时,在政府关联公司的带动下,新加坡民间企业投资中国的步伐加快。据新加坡报《商业时报》的一份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依然是新加坡公司投资的首选地。在调查的122家新加坡公司中,27%的公司未来两年对外投资的首选地是中国。可预期,新加坡对华投资将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参考文献:
  1.中国统计年鉴(1991)
  2.中国统计年鉴(1999)
  3.中国统计年鉴(2000-2005)
  4.钟伟.外资投资中国房地产报告.南风窗,2005-10-1

搜集整理:

    上一篇:简论加拿大早期华商的活动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