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电子数据制度在涉外诉讼中的应用与完善

2014-04-21 01:45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毕业论文,电子数据制度在涉外诉讼中的应用与完善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内容提要 电子数据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国际组织和发达
   内容提要 电子数据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被广泛应用,主要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普遍承认其独立证据地位,电子证据也就成了涉外诉讼的主要证据。但是由于我国法律没有赋予电子数据独立的证据地位,以及企业对电子数据的收集、保管、提取制度薄弱等原因,导致企业在涉外诉讼中电子证据意识薄弱,不能举证,可能因此而败诉,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我国企业应树立独立电子证据观念,完善电子数据制度,聘请电子数据服务商,提高电子数据的证明力,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关键词 涉外诉讼 电子数据 制度完善
  
  电子数据(EDI)与计算机的运用密不可分,是以电子形式记录的数据。也称数据电文。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通过的《电子贸易示范法》第2条规定,数据电文是指经由电子手段,光学手段或类似手段生成、发送、接收或储存的信息,包括电子数据交换、电子邮件、电报、电传或传真。随着计算机和网络技术的普及,电子数据在企业跨国经营中被广泛应用。在国际惯例和外国法律中,一般把电子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形式,直接进入诉讼程序。但是我国法律没有赋予电子数据的独立证据地位,不能在诉讼程序中直接使用,企业的电子证据意识薄弱,电子数据管理制度粗疏,导致企业在涉外诉讼中举证困难,面临败诉的风险。因此,研究国外的电子数据规则,健全企业电子数据制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电子数据是国际上广泛适用的证据形式
  
  (一)联合国的规定
  联合国国际贸易委员会1998年第18届年会上建议各国政府:第一,审查涉及电子计算机记录作为诉讼证据的法律规则,以便消除对其使用所造成的不必要的障碍。第二,审查某些与交易和贸易有关的,且要求用书面形式的法律文件,以便酌情允许把该项交易或文件以计算机“可识别形式”规定下来。1993年该委员会针对电子合同的合法性和可强制性问题,向26届会议提交了《电子数据交换及贸易数据通讯有关手段法律方面的统一规则草案》,其中第2章规定,利用EDI订立的合同在功能上等同于“书面”、“签字”和“原件”。该草案是国际上第一个世界性的EDI法律规则,对各国的EDI立法起到重大的指导作用。联合国还制定了贸易数据指南和联合国行政、商业、运输电子数据交换规则以及电子贸易数据交换行动统一规则,这些规定均承认电子数据具有证据资格。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国际商会的规定
  1987年国际商会执行委员会通过电传交换贸易统一行为规则,为EDI用户及通讯系统的经营者拟订具体的通讯协定。其主要内容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订立通讯协议,商定EDI用户所遵守的行为规则和通讯标准;二是以当事人之间的协议来克服当前应用EDI所面临的障碍,克服现行成文法和判例法不能适应的问题。为了使贸易术语和电子数据交换系统的使用相适应,1999年国际商会对2000年国际贸易术语解释通则进行第6次修订,对电子单证的法律地位做出了明确规定,在“交承运人术语”中规定:如买卖双方约定用电子手段,交易单证可以用电子交换系统的信息代替。
  (三)国际海事委员会规定
  1990年国际海事委员会第34届大会通过了电子提单规则,供无纸贸易当事人协商援用。该规则由适用范围、程序规则、适用法律、电子数据等11个部分组成,在最后一部分规定:“承运人和发货人以及此后所有采用本程序的当事方,均同意载于计算机数据储存的,可用人类语言在屏幕上显示或由计算机打印的业经传输和确认的电子数据,将满足任何国内法和地方法、习惯或实践规定的运输合同必须经签署并以书面形式加以证明的要求。采用上述规定,认为所有当事方已经同意,不能再以书面形式合同的理由,提出抗辩。”其中传输是指电文通过电子的方式作为一个发送单位共同向外传递,包括标题和结尾的数据;确认是指一次传送,其内容完整、正确,但并不妨碍对该内容的修改;储存是指电子数据的临时、中期或永久性保管,包括数据替代或原始储存。
  (四)英国法律规定
  英国1968年制定的民事证据法第2条规定“第一手”传闻证据可以被采纳(传统上认为电子数据是传闻证据,不能被法庭采纳),凡是输入数据者知道或者在执行职务时知道的数据,该计算机输出的书面材料可以被采纳为证据。第5条规定,在任何民事诉讼中,如能证明计算机符合一定条件,通过它制作的文件中的某些陈述,可以被允许直接作为口头证据。其条件是:第一,来自使用者经常在其正常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即含有陈述的文件是由经常用于储存和处理信息计算机产生的。第二,数据输入时,计算机运转良好。在上述情况下,经常地把陈述中包含的信息或从信息中推导的信息输入计算机,原本为正本。第三,文件包含的信息是重述或来自输入计算机的数据。此时计算机在正常运行,即使不正常运行,并不足影响电子数据文件的制作或内容的正确性。第四,陈述中包含的信息是在正常活动中输入计算机的信息重述,或是从中推导出的信息。1979年英国制定的银行法承认银行账簿包括微型照片、磁带或其他电子方式保存的数据的证据资格。此外,英国证据法规定,凡当事人能证明无从取得正本时,可以使用抄本证明正本的内容。法院也以判例承认计算机输入文件的证据资格。就是说,只须证明文件的正本在正常的业务活动中已经丢失,无须证明基础正本的存在。这意味着法院可以采纳计算机输入文件的证据资格。 (科教作文网 zw.nseac.com整理)
  (五)美国法律规定
  1965年美国通过统一证据规则,以商务记录的形式承认电子数据的证据资格。商务记录包括企业业务活动的数据。商务记录的可靠性是通过长期的商业经验证明的,即它是经过正规性、持续性的商业惯例形成的,商人信赖的记录。商务记录数据被采纳的条件是:数据所反映的内容是在进行正常的、正规的业务活动中做成的,且是在业务完成时或稍后输入的。可见,采纳性并不取决于输入的形式,而取决于输入的环境。1980年美联邦证据规则认可上述规定,第803条规定:“任何记载行为、事件、状况、意见或诊断的备忘录、报告、记录、数据汇编或其他形式的文件,由经手人通过所了解的信息当场或随后制作,经过日常业务活动保存,并且它们属于日常业务活动的内容,均可由文件管理人或其他合格证人作证。除非这些材料或准备材料的方法、环境表明这些材料缺乏真实性。”根据上述规定数据资料被作为证据采纳的条件是:第一,数据是在正常的业务活动中做成的,符合业务常规。第二,这一切都应由保管文件的人或其他合格的证人给予证明。此外,美国法律规定,如果无从取得正本,可采纳抄本,法律对“无从取得”从宽解释,判例也认为计算机输出文件可作为抄本使用。
  
  二、我国法律没有把电子数据规定为法定证据
  
  (一)法律规定缺失
  我国没有专门的证据法,对证据类型的规定集中在刑事、民事和行政诉讼法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63条规定,证据类型有书证、物证、视听资料、证人证言、当事人陈述、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等7种法定证据形式。其中没有电子数据。行政诉讼法第37条规定的7种证据形式以及刑事诉讼法第42条规定的7种证据形式都不包括电子数据。因此,在我国电子数据不是法定证据类型,不能直接进入诉讼程序。但是,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案件涉及到电子数据地位的问题,实践中,司法机关往往采取扣押、公证的形式把电子数据转化为书证、物证或者视听资料等法定证据类型,间接地进入诉讼程序。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二)理论上的争议
  有学者把电子资料归为书证,理由是:一是普通书证是将某一内容以文字符号方式记录在纸张上,电子数据则是以电磁等物理方式将同样的内容记录在非纸储存介质上,两者的记录方式不同,但是功能相同。二是认为电子数据通常以其代表的内容说明案件某一问题,且必须输出或打印到纸上,形成书面材料后,才能被人看见、利用。因而,具有书证的特点。有学者将电子数据作为视听资料,理由是:视听资料是以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以及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储存的信息,证明案件的真实情况的证据。据此,计算机储存的电子数据能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信息应属于视听资料。也有学者把电子数据当作鉴定结论。认为如果法院或诉讼当事人对电子数据的可信性有疑问,可以由法院指定专家进行鉴定,辩明其真伪,然后由法院确定其能否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以上对电子数据的法律定位,都存在无法解释的问题。书证说,无法解决法律对书证原件的要求;视听资料说,不能把鉴定结论、勘验笔录的“可视性”与电子数据的“可视性”相区别;鉴定结论说,是解决证据的证明力的问题,和证据资格问题没有直接关系。在我国目前的法定证据类型中,不认定电子数据的证据地位,已不能满足实践对电子数据提出的要求。因此,与时俱进,借鉴国外先进立法,把电子数据作为一种独立的证据类型,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三、我国企业诉讼中应用电子数据存在的问题
  
  (一)认为电子数据不可靠,不敢使用。
  人为操纵数据和程序所造成的电子数据破坏在某种程度上具有普遍性。从技术角度看,计算机系统对数据的处理具有多重环节,使用的技术和设备具有复杂性的特点。在网络状态下,数据的通信传输又为操纵计算机提供了机会,电子数据是一种脆弱的证据。加之,我国没有承认电子数据的独立的法律地位,企业没有直接使用电子数据的经验。所以,一些企业对电子数据表示怀疑,在涉外诉讼中不敢使用电子数据作为证据。

搜集整理:

    上一篇:从美国次债危机的全球化看中国QDII的局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