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2014-05-02 01:30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毕业论文,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论文是很好的参考:
[摘 要] 本文针对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体系的诸多弊
[摘 要] 本文针对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体系的诸多弊端,通过对大量外向型经济企业和相关单位的广泛调研,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关键词] 报关与国际货运 课程体系 技能模块
一、报关与国际货运传统的课程体系
传统的报关与国际货运课程体系多为公共基础课+基础课+职业技能课的三段式模式,课程之间就像若干个简单的拼盘,彼此割裂。存在的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课程的开出顺序本末倒置;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现象时有发生,各科课程的定位缺少把握,很容易造成知识点的疏漏;部分课程的设置缺少科学性,极不利于对实践技能的培养;部分教材选用陈旧,甚至是本科教材的翻版;授课内容上重理论传授、轻实践操作训练。结果是实践操作能力很差,离岗位技能的要求相差甚远,面临较大压力。
二、报关与国际货运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构建
为了真正了解外向型经济企业对报关与国际货运人才需求的标准,本课题组成员到多家企业和相关单位做了广泛的调研,并与相关单位行业专家及一线人员进行了座谈。通过对原有报关与国际货运的课程体系进行分析,找出了与一线报关与国际货运业务操作所需技能的差距,并对报关与国际货运岗位技能进行了分解,提出了按具体流程的先后顺序设计技能模块课程体系的新思路。
1.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的原则
(1)突出特色。首先,细化方向,把报关与国际货运定位为报关与国际货运代理方向;第二,课程的设置均为突出方向服务。比如将《报关》调整为《货代》,更加提高了课程的实用性。
(2)以能力为核心。即以培养具有报关与国际货运实际应用和操作能力为核心,构筑基础理论+技能+全面素质教育的课程体系。理论课程以适应职业岗位能力形成所需的理论知识为依据,侧重针对性、实用性,并以够用为度;实践课程以提高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为目的,加大、实训的比重,技能培养要贯穿教学的始终,增加职业综合能力的实训课程;增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通过对原有课程的重组、归纳、整合和删除,实现课程的综合化、能力化、模块化。比如:《听力》和《口语》合并成《听说》课程后,大大地提高了的兴趣和听说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3)以为导向。突出岗位的针对性,突出行业的适应性,突出职业的地方性。在课程体系确立的过程中,从职业能力的训练与培养到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施,都要紧紧围绕将要从事的具体职业的行业特点和岗位要求来进行设计和展开教学。从新生入学开始,就进行认识,增加对的感性认识,为后续打下基础和铺垫,逐步培养的和岗位意识。始终坚持重点培养的岗位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职业生涯发展能力、创新能力和自主能力。
(4)双证书教育。将教育与职业岗位资格证书的考试相结合,注重学历教育与岗位技能的统一。在技能模块课程体系设计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模块技能的培养与相关行业资格证书的吻合。一是课程的设置要与资格证书考试内容一致;二是课程开出的时间要早于或同步于考证的时间。这样可以大大地提高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为将来的备好敲门砖。
(5)工学结合。积极与企业合作,同行业专家和企业生产一线人士共同研究制订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建立教学指导委员会,广泛吸收企业的相关人员参与教学过程,以此扩大工学合作、产学合作的渠道。按照“校企融合”的思路,人才培养“学校与企业一体化”,实践教学“校内与校外一体化”。
2.报关与国际货运技能模块课程体系
改革后的技能模块课程体系具体构成如下:
(1)公共基础课(略)
(2)职业基础能力课。开设课程:国际贸易实务、进出口商品学、对外贸易政策与法律法规、对外贸易、听说、商务写作、商务翻译、电子商务、海关法、国际金融、涉外礼仪、商务
心理学
搜集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