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

2014-05-18 01:10
导读:国际经济与贸易论文毕业论文,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国的贡献在线阅读,教你怎么写,格式什么样,科教论文网提供各种参考范例:   ——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
  

——兼评托尼•布莱尔《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报告
 
    内容提要:全球气候变化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中国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由于成本和收益分担不均等,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治理面临很大困难。总体而言,减排的成本损失有限,但收益却显而易见,不减排的成本相当高昂。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应调整其经济结构承担减排义务。中国有能力也有必要积极参与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为世界做出绿色贡献。
 
    关 键 词:气候变化  全球治理  减排   中国贡献
 
引言
 
    有关气候变化的物理学政治经济学研究已经证明,全球气候变化问题是人类迄今为止面临的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挑战之一,也是影响未来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重构全球政治和经济格局的最重要因素之一。作为世界人口最多、自然生态环境脆弱、自然灾害最严重的中国还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是最大的全球性公共产品之一,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的中国对全球治理承担重要的大国责任。
 
  2008年6月27日,英国前首相托尼•布莱尔先生主持的《打破气候变化僵局:低碳未来的全球协议》(Breaking the Climate Deadlock: A Global Deal for Our Low-Carbon Future,以下简称布莱尔报告)报告在日本东京正式发布,这份报告同时也“呈送北海道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其政治目的是为2008年7月在日本北海道举行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提供决策背景。2008年7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亲自参加了在日本北海道召开的八国集团(G8+5)峰会。会议的主题之一是气候变化与节能减排,中国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态度、战略选择和思路不仅将对我国人民福祉、国民经济发展以及国家地位产生重大影响,而且将对世界以及中国国际形象产生重大影响。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作为卸任首相,政治家布莱尔深知简单的劝说并不能解决政治分歧和利益争端,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提出有力的证据并能够说服各国政治领导人达成共识,实现合作。因此,布莱尔报告对“各国领导人需要了解其在未来18个月内将要面临的选择”做出了全面的描绘,并提出了气候谈判中的若干重大思路。
 
  客观上说,布莱尔报告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和参与国际气候谈判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从中国和人类的根本利益、共同利益出发,中国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中应当承担哪些责任和义务?又应当提出哪些基本思路和政策主张?我们认为,中国需要带头积极响应,并主动承诺减排义务,打破“囚徒困境”的僵局,应站在减排前列,为世界做出绿色贡献。
 
全球气候变化是“我们的”共同的问题
 
  由于各国在承担成本和分享收益上的不均等,气候谈判陷入了“囚徒困境”的僵局。无论对世界来说,还是对中国来说,时间已经非常紧迫,我们必须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选择。因为“达成减排协议每推迟一年,温室气体存量就会增加,未来气温也会因此升高”。[1]
大气中现存二氧化碳排放中约70%至80%是由发达国家产生的。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富裕国家在排放总量中占主要部分,工业化时代时起所排放的每10吨二氧化碳中,约有7吨是发达国家排放的。英国和美国的人均历史排放量约达1100吨二氧化碳,而中国和印度的人均水平分别为66吨和23吨(图1)。
 
图1  富国在累积排放中占主要份额

资料来源:UNDP:《人类发展报告2007/2008——应对气候变化:分化世界中的人类团结》,http://content.undp.org/go/newsroom/2007/november/hdr-climatechange-20071127.en

搜集整理:

    上一篇:产业集聚吸引国际直接投资的实证研究 下一篇:世界能源格局与中国的能源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