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西方几种艺术史研究方法看中国绘画史研究(5)

2013-06-10 01:04
导读:第二,在人际关系方面,道教文化主张济世度人,强调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36)。反对智者欺负愚

    第二,在人际关系方面,道教文化主张济世度人,强调在人与人之间要实行互助互爱,要“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36)。反对“智者”欺负“愚者 ”,“强者”欺负“弱者”,“少者”欺负“老者”,认为这是与“天心不同,故后必凶也”(37)。它还认为“天道助弱”(38),“天之道”是“损有余而补不足”(39),主张实行人人平等而又公平的平均主义原则。如果人人都按照道教文化这些思想办事,就可以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各种社会关系,使整个社会和谐有序;也可以处理好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关系,使大国和小国、强国和弱国、富国和穷国和平共处,整个世界自然也会得到安宁。
    第三,在人与自然的关系方面,道教文化则从“天人合一”的思想出发,认为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强调“道法自然”(40),“自然之道不可违”(41),因而主张人应当爱护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顺应大自然本身的客观规律办事,才能使人类社会得以持续发展,否则就将作茧自缚,必然危害人类自身,最终将被大自然把整个人类从“地球村”开除出去。
    由此可见,道教文化中确有不少救世良方,其现代价值是不容忽视的。因此,展望未来,为了全人类的幸福,我们在弘道的征途上应当是任重而道远的,希望地无分南北,人无分东西,大家都能够携起手来,团结一致,互相学习,互相支持,互相帮助,使我们的道教文化更加发扬光大。
    注释:
    ①《后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5册第1428页.
    ②《后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4册第1082页.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
    ③《后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5册第1429页.
    ④《后汉书》,中华书局标点本,1965年版,第4册第1082页.
    ⑤《庄子集释》第一卷246-247页,北京中华书局1961年版.
    ⑥司马承祯《坐忘论》,《道藏》三家本第22册第896页.
    ⑦《妙门由起序》,《道藏三家本》第24册第721页.
    ⑧吴筠《玄纲论》上篇《道德章第一》,《道藏》三家本第23册第674页.
    ⑨严可均校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中华书局影印本1958年版.
    ⑩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0页.
    (11)饶宗颐《老子想尔注校笺》1956年版第13页:“载营魄抱一能无离”注,香港大学出版社.
    (12)《道藏》三家本第22册第4页.
    (13)《道藏》三家本第17册第780页.
    (14)《道藏》三家本第17册,第793页.
    (15)《道藏》三家本第17册,第895页.
    (16)《道藏》三家本第17册,第805页.
    (17)《道藏》三家本第17册,第900页.
    (18)《朱文公集·读大纪》.
    (19)《朱子语类》卷24.
    (20)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135页.
    (21)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05-406页.
    (22)王明《太平经合校》中华书局1960年版,第406页.
    (23)章太炎:《章氏丛书检论》第三.
    (24)张行成《皇极经世·观物外篇衍义》卷九,《四库全书》本.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25)中村璋八、安居香山辑《纬书集成》下册第1196页,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26)载《蒙文通文集》第一卷第369-382页.
    (27)王明《抱朴子内篇校译》第24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28)《晋书》卷121《李雄载记》,中华书局标点本第10册第3040页.
    (29)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47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30)王明《抱朴子内篇校释》第262页,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
    (31)《道藏》三家本,第11册第506页.
    (32)《道德经》第16章.
    (33)《中庸》第30章.
    (34)《史记》,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版,第10册第3289页.
    (35)裴骃《史记集解序》引班固之言,中华书局标点本1959年版,第10册第1页.
    (36)《太上感应篇》.
    (37)王明《太平经合校》第695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38)王明《太平经合校》第703页,北京中华书局1960年版.
    (39)《道德经》第77章.
    (40)《道德经》第25章.
    (41)《阴符经

上一篇:艺术学:诞生与形成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