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论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文化接受与阐释(1)(4)

2013-09-29 02:24
导读:三.结语而不是结论 张艺谋神话看来并不是匪夷所思,而是有迹可寻的。张艺谋现象的后殖民性通过分析,已经非常明显的呈现出来,那么究竟张艺谋的
三.结语而不是结论

张艺谋神话看来并不是匪夷所思,而是有迹可寻的。张艺谋现象的后殖民性通过分析,已经非常明显的呈现出来,那么究竟张艺谋的成功是不是以民族文化的屈服为代价而获得的呢?答案也很明显:代价是有,因为他的电影创作活动不得不受到西方观众期待视野,国际资本和市场需求等的制约而相应地作出某些反应。比如为求新而虚构民俗等。为民族性而偏重旧中国乡土题材等。在《大红灯笼高高挂》以后,张艺谋的艺术形式和风格特征已经有套路化类型化的模式,不仅题材重复,而且整体上表现出对落后文化形态和生存状态的怀旧心理和迷恋。客观上的效果是文化身份和民族文化价值的扭曲。中国几千年灿烂文明,东方古国的民族文化决非大红灯笼可以代表,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面貌和当代文化却在他的电影里处于缺席状态。它在让西方注意到中国民族文化的同时又遮断了投向一个完整真实丰富的中国的视线。在这个意义上,"张艺谋电影与其是洞向世界的一扇窗,不如说是阻断了视线的一面镜。"(18)尽管张艺谋电影事实上只是90年代的中国大陆电影中的一个组成部分,但在西方眼中却成了中国电影甚至中国文化的代称。这一事实本身就是后殖民性的表现。虽然东西文化交流过程中的隔膜,偏见、误读、曲解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但在处于全球化语境的当今中国,电影这种世界性的媒介却并没有成为我们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桥梁。我们不得不承认,无论导演的主观意图如何,张艺谋电影文本的确是作为后殖民的范本而存在。它提醒我们,让中国民族文化的价值真正为世界所认识还是任重而道远。
回过头来我们还是要说,无论如何,中国的本土作家(苏童,刘恒,余华,莫言等)和优秀导演(张艺谋,陈凯歌)的作品毕竟通过了西方艺术节的窄门而被西方所认识,尽管认识是不全面的,甚至有时是不真实的,但却是难能可贵的。可贵之处在于中国民族电影尽管仍然处于边缘话语,但已经不是原来意义上的边缘了。在观赏张艺谋电影后,许多印象被强化,排斥或修改,但最后势必产生对华人文化及其社会的整体态度。对异文化的排斥与认同,仍然是目前本土与全球文化经济互动中最显然易见的现象,又因为电影是世界性的媒介,尤其在一部电影得到欧美各地大奖之后,更是容易普及,因此,在其他社会中形塑他人对华人的族群,资讯,财经,科技,人文景观的理解的同时,也使本土文化的鲜明色彩得到了强调。 (科教范文网http://fw.NSEAC.com编辑发布)
张艺谋电影文本在当代的中国电影文本中是一个"具有症候性的,十分含义丰富有相当暧昧的对象"(19)。所以虽然对它的讨论众多,至今也未形成一个公论和定论。本文从大的文化语境着手分析,一步步深入到影响文本的接受和阐释,成与败,毁与誉的各种因素。目的并不是要得出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性的结论,而是通过方方面面的分析,可以勾画出在张艺谋文本的接受和阐释所具有的现实状态,一个大致上清晰的轮廓而已。而且希望我们透过张艺谋电影文本的接受和阐释以及张艺谋现象,能洞见中国当代文化与第三世界文化的命运。

共4页: 4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中国电视媒体的公关(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