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中的叙事(三):个案分析(1)(2)
2013-10-03 01:09
导读:1、叙事线分析。 影片基本上有两条叙事线,一是永元的病况,一是永元与德琳的情感发展。属于前者的事件有1、3、4、8、10、11、13、14;属于后者的事件
1、叙事线分析。
影片基本上有两条叙事线,一是永元的病况,一是永元与德琳的情感发展。属于前者的事件有1、3、4、8、10、11、13、14;属于后者的事件有4、5、6、7、9、10、12、13、15。两条线交叉并行,有些事件也同时涉及两条线,如在4中,永元在参加完周高父亲的葬礼后想到自己也不久于人世而心情低落地回到照相馆,在这个时候见到德琳,而这是德琳在片中的第一次出现,这开始在预示着德琳将改变永元生命中的最后一段生活;而在这个场景中有两个很突兀的永元吃药的镜头,也在向观众暗示着什么。
在各叙事线的铺设与分切的过程中,创作者是极尽细腻而隐藏。以永元病情的揭示过程为例。首先在事件1中,创作者仅以两个镜头告诉观众主人公去过医院。然后在周高父亲的葬礼上,也只有两个镜头,这一事件除了引出周高这个人物外,并无其他任何叙事作用,显然这是一个暗示性事件。之后,在事件4中才正面交代永元在吃药,这时观众才猜到主人公身体不好。然后在事件8中,永元在市场买鱼时,通过鱼缸中游动的活鱼与砧板上死鱼的对比,创作者再次向观众发出暗示。最后,在事件10中,创作者才通过芝泳之口最终说出永元患有重病,而主人公还是矢口否认。直到永元再次去医院后找周高喝酒,自己说出“我要死了”,却被认为只是玩笑。这样千呼万唤始出来,尤抱琵琶半遮面地,创作者以细腻的分切及隐藏的暗示铺设出叙事线于不知不觉之中。
两条叙事线中,以永元与德琳的情感线为主,而永元的病况更多的是一个大背景;既是整部影片的背景,也是永元与德琳这段情感的背景。因此影片着墨较多的还是情感线。但是两条线是互相影响着的,永元病况的变化(以几次去医院为标志)将他与德琳的情感发展划分为几个阶段:第一次永元去医院后,在心情不好的情况下遇见了德琳,故事从这里开始;第二次永元去医院后,找周高喝酒不醉不归只是一种发泄,而真正给他带来心灵抚慰 的是德琳,这时永元与德琳的情感发展到高潮;第三次永元去医院后,情况开始不妙了,自从永元给德琳讲鬼故事的那天晚上之后,德琳再也没有见到永元,但这段时间情感没有停止而是在两人的心中升华;而当永元病危被送进医院之后,情感获得了永恒,而现实的一切却开始走向结束。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编辑整理)
2、叙事功能分析。
事件可依据其在故事发展中的不同功能而划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事件,第二类是塑造人物形象的事件。属于前者的事件有1、3、4、6、7、9、10、11、12、14、15;属于后者的事件有2、4、5、6、8、14。当然,这样的划分是很勉强的,更多的情况是一个事件同时担负两种功能,在故事向前发展的过程中,人物形象也站立起来,因此只能以主要功能而论。
这两类事件的不同比例及分布情况决定着影片的叙事效果。如第一类事件占大比例而分布密集,则情节激烈节奏快而人物形象单薄;反则反之。但这只是总体而论,各类事件内部还有各自的衡量指标。如只从总体的量上来看,本片的第一类事件占大比例而分布密集,但是效果却是情节发展较为缓慢而人物形象丰满。导致这种结果的原因有两个。
首先,第一类事件向第二类事件靠拢,大部分第一类事件在推动情节发展的同时,或多或少都同时在塑造着人物。如在4、7、9等推动永元与德琳情感发展的事件中,都在很大程度上塑造着主人公的性格。
其次,第一类事件虽在推动着情节的发展变化,可变化的幅度却很小,没有戏剧性落差。事件本身就意味着变化,尤其对于第一类事件。一个事件刚开始时的故事状况必须与这个事件结束后的故事状况有一个落差,否则这个事件就是没有意义的,应该被删掉。但是这种落差的幅度可以不同。除了两类事件的比例及分布,事件前后落差的幅度大小对于叙事效果也是至关重要的。而在《八月照相馆》中,由于影片生活化的叙事风格,几乎所有事件的前后落差幅度都极小,因此虽第一类事件比例大而密集,情节发展还是比较缓慢,戏剧性本就不是影片所追求的。
您可以访问中国科教评价网(www.NsEac.com)查看更多相关的文章。 三、叙事视角。
叙事视角即影片对故事内容进行观察和讲述的角度,集中表现为叙述人称。《八月照相馆》一开始就有永元的独白,由此似乎是以第一人称进行叙述。可这样的独白在片中只有很少的几句,随着情节的推进,叙述人变成了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如影片后半部分永元被送进医院后对于德琳的叙述。
叙事视角集中表现为叙述人称,却并非完全由叙述人称决定。事实上,自始至终完全由一种人称来进行叙事的影片并不多见,而多是依据叙事的需要,在各种人称之间变换。对于叙事视角,叙述人称只是一个表面的量上的标尺;要确定一部影片真正的叙事视角,需要从质上来衡量,即影片的叙事在整体上是站在谁的立场上来展开的。由此无疑地,《八月照相馆》真正的叙事立足点是永元。这关键而明显地表现在一点:永元患有重病而濒临死亡,这是整个故事的大环境,没有了这个大环境,永元与德琳的爱情故事将沦为平常而结局也将完全不一样,那故事就失去了意义;可影片在视角选择上的聪明之处在于,让女主人公德琳对这一大环境一无所知,而且将这一原则坚持到最后——直至故事结束,德琳仍不知道她爱着的那个人已经永远地离去。
由于这一叙事角度的巧妙设置,一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爱情故事变得凄然而美丽;而结局的无穷韵味也由此生成。这是影片最重要而且效果最好的叙事策略。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