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电影中的叙事(三):个案分析(1)

2013-10-03 01:09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电影中的叙事(三):个案分析(1)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八月照相馆》叙事分析 一、叙事类属。
《八月照相馆》叙事分析

一、叙事类属。
 
依据电影剧作大师罗伯特?麦基的叙事理论,任何故事都逃不出“故事三角”的五指山,即在以“经典设计——大情节”、“最小主义——小情节”、“反结构——反情节”为三个端点而构成的三角图谱中,包含了一切的叙事可能性。那么,从因果关系、时间结构、空间结构、冲突类属、主人公定位以及结局方式等几个基本指标进行衡量,韩国电影《八月照相馆》在叙事上应该定位于准“经典设计——大情节”。
 
1、大情节因素。
 
因果与巧合形成对立,大情节强调因果关系,表现出现实的相互联系性;反情节则夸大巧合,表现出现实的互不关联性。《八月照相馆》虽也有男女主人公的一些巧遇,却并不刻意夸大,巧合的背后有很大的可能性支撑。德琳的职业决定了她必然要经常光顾照相馆,而她与开照相馆的永元又生活在同一时空。因此影片的叙事基本上是在因果关系的轨道之内展开的,如永元与德琳之间的情感发展过程的每个阶段,都铺有充分的或客观或主观的因;甚至于永元的生死问题,哪怕故事发展到结束前的一刻,观众在心理上都已期望着永元能摆脱病魔,创作者还是遵循因果关系原则,选择了让永元离开这个世界,这是前面关于永元病情由轻而重的层层铺垫与暗示的结果,也是永元的情感逻辑的结果,因为情感终会褪色,在褪色前就结束是最好的选择。
 
在时间结构上,以有无时间逻辑为标准,分为线性与非线性。《八月照相馆》明显地以线性原则来构筑时间链,遵循大情节的时间结构。在空间结构上,以有无统一的空间标示为准则,即能否在观众的心理上形成一个统一互联的银幕空间概念,分为连贯现实与非连贯现实。《八月照相馆》的故事发生在某城市的某区,有一个统一连贯的空间现实,遵循的也是大情节的空间结构。 大学排名
 
在冲突上,有外在冲突和内在冲突。《八月照相馆》虽也有内在的心理矛盾,如永元在知道将面对死亡时的内心世界,但外围的大冲突环境是人与死亡的外在自然冲突,而在具体表现上也外化在永元与德琳的情感上。因此影片还是以大情节的外在冲突为主。在主人公定位上,影片的大情节类属也很明显,即单一主人公而非多重主人公,主动主人公而非被动主人公,永元与德琳是影片中大部分行为的主体。另外,在影片的结局方式上,应该说也是大情节的封闭式的。永元给自己拍了遗照,然后背着德琳悄悄地离开了这个世界,由此,这段情感获得了永生。
 
2、准大情节因素。
 
但是,麦基的故事三角理论基本上是以好莱坞及欧洲的电影实践为基础而提炼出来的。从微观的细化指标上看,《八月照相馆》确是偏向于故事三角中的“经典设计——大情节”;可从总体的宏观上来看整部影片的叙事,无论如何都不能想象可将它与如《教父》如《美国丽人》等的好莱坞经典叙事影片划归一类,因为二者的叙事风格是如此的迥然不同。如果说《八月照相馆》是经典设计的大情节,那是东方式的,是准大情节。当然说它是“准”的,只是说它有自己的独特性,并不是说比西方正宗的差。这种东方式的经典叙事同样地也通过微观的细化指标表现出来。
 
因果上,影片与其说是遵循因果关系,不如说只是遵循生活逻辑;它在不违背因果关系的前提下,却也不像好莱坞的经典叙事一样,刻意去营造因果联系,而是将因果泛化为一种零散的生活状态。如好莱坞的经典故事设计强调原因如何导致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如何变成另一个结果的原因,如此层层推进;而《八月照相馆》则只是维持总体上的因果逻辑,而在具体事件的演进上并没有“因——果/因——果/因——”这样严密的逻辑,而是对事件进行泛化排列,从而营造出一种平静的生活氛围,叙事在不知不觉中进行。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时间和空间上,同样地总体上是线性和连贯的,却并不刻意去强调线性逻辑和连贯性标示;在事件与事件之间并不指出明确的时间承接关系,在空间与空间之间也没有显示出具体的地理关系,而只是在整体上营造时间的线性与空间的连贯性。
 
冲突上,虽也是外在冲突为主,却对冲突进行了淡化处理,好莱坞经典叙事则恰恰忌讳淡化了的冲突而以冲突的戏剧性及高激烈度为本。主人公上,虽是行为的主动发出者,影片却将行为最大程度地隐藏起来,而以暗示或侧面展示的方式让行为在悄然中完成;如永元的几次去医院。最后,结局上,由于永元的死故事是有了结果,却巧妙地留下了一个缺口,也留下了无穷的韵味:德琳自始至终都不知道永元患有重病,而在影片结束时德琳还不知道永元已经永远地离开。

因此,西方的经典叙事注重的是对抗和戏剧化,而《八月照相馆》在延续大情节基本的叙事规则的前提下,注重的是和谐及生活化。创作者无为而无不为,将叙事隐藏起来,于悄然中完成了一切叙事职能,令人感觉不到叙事的存在痕迹。
 
二、事件分析
 
事件由所叙述的人物行为及其结果构成,一个事件就是一个叙述单位。当然,事件内部又是分层级的。大到整部影片,如《八月照相馆》讲述的是永元在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与德琳的相遇相爱这样一个事件,这其实就是一个故事了;中到一个场景,即在某一相对连续的时空中通过冲突表现出来的一段动作;小到一个动作及由此带来的结果。进行事件分析意义在于研究各个事件在整个故事中的位置、与其它事件的关系及其所担负的叙事任务,因此取中层级的事件对故事进行细分最为合适。 本文来自中国科教评价网
《八月照相馆》前半部基本上可细分为以下事件:
1、  永元睡醒后到医院,之后又去了学校的操场。
2、  在照相馆,有人来取照片,觉得拍得不像,于是为她重拍。
3、  接到好友周高的电话,得知周高的父亲去世,于是去参加了葬礼。
4、  回到照相馆,德琳急要洗照片,永元吃完药后平静下来工作,并请德琳吃冰淇淋。
5、  在家帮父亲做饭,之后在加油站见到德琳,之后在照相馆为争吵的孩子们调解,这时德琳再次来洗照片。
6、  在路上巧见前女友芝泳,她的照片还在照相馆的门上,回到家里与姐姐重新谈起她。
7、  在公交车上,见德琳为处理交通事故与人吵架,之后德琳来照相馆修相机并与永元聊了起来。
8、  到市场买鱼,之后在家吃饭,姐姐让永元上医院。
9、  路上见德琳拿重包,于是用摩托车带德琳。
10、在照相馆洗玻璃时,芝泳来访,两人回忆起以前,芝泳询问永元的病。
11、再次去医院,回到家躺在地上心情低落。
12、在照相馆,德琳来洗照片,两人一起吃雪糕。
13、买菜回来的路上,见德琳在路边吃盒饭,之后德琳到照相馆,永元在沙发上睡着。
14、找周高一起喝酒,醉后永元大闹警局。
15、德琳到照相馆,隔着玻璃与永元对唇语,然后两人深聊起来,之后德琳在家化妆。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塔尔科夫斯基:末世拯救与诗性叙事(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