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的喜与忧(1)(2)
2013-10-10 02:17
导读:一是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创作和戏曲电视剧创作的数量、质量呈下降趋势。一方面,三亿多少年儿童嗷嗷待哺,急需更多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
一是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创作和戏曲电视剧创作的数量、质量呈下降趋势。一方面,三亿多少年儿童嗷嗷待哺,急需更多的高质量的精神食粮;另一方面,就数量而言,全国各地推荐参加第20届“飞天奖”评选的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总计仅13部68集,就质量而言,此类题材的短篇电视剧一等奖空缺,虚位以待,呼唤精品。这种情势,令人忧虑。这固然与面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对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创作的投入不够、创作人才流失有关,因而急需国家采取切实措施,加以扶持。戏曲电视剧创作也未能保持上一年度良好的发展势头,数量、质量都不尽如人意,尤其是长、短篇戏曲电视剧一等奖均为空缺。为了弘扬民族优秀的戏曲文化,这方面呈现的下滑趋势理应引起高度重视。
二是某些电视剧中愈刮愈猛的“豪华风”。这些作品,不是满腔热情地把镜头对准祖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袤大地,对准日新月异的东南沿海发达地区和正在开发的大西部地区,更不是为变革大潮中涌现出来的社会主义新人传神写貌,而是热衷于用镜头去追踪和瞄准那极少数远离广大人民群众现实生活的“大款”们的豪华生活形态及其贵族畸型灵魂。于是乎,在荧屏上没完没了地展现他们出入于高级宾馆、酒醉于豪华宴席、调情于私人别墅,挥金如土,胡作非为。观众对此,很是反感。
三是某些电视剧中愈演愈烈的“戏说历史风”。这些作品,不是以唯物史观严肃地认识历史、学习历史、感知历史,并加以审美化表现,而是在“赵公元帅”指挥下,从俗媚俗,顺应低级趣味,任意戏说历史、搓捏人物。于是乎,荧屏上“关公战秦琼”,张冠李戴,今日拿武圣搞笑,明日再戏说孔孟,谬种流传,害人不浅。不但让外国人误以为中国的古人都是梳大辫子的,就连中国的青少年也以为他们的祖宗就是如此。其间宣扬的是爱恨情仇、皇权崇拜、清官意识以及巫术、迷信、装神弄鬼之类,既贬低了传统,作贱了古人,也嘲弄了观众。这种轻贱人的态度是反人道主义的,这种戏说历史的思维是反历史主义的。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四是某些电视剧中愈编愈滥的“婚外情、多角恋”的“滥情风”。这种倾向既与“豪华风”相交织,又浸染到小康人家乃至寻常百姓家,“一个女人与几个男人的故事”或“一个男人与几个女人的故事”公然成为这些作品的招贴广告和“卖点”。这些作品,不是着意于讴歌人类两性间健康、圣洁、美好的情感,而是津津乐道于稀奇古怪的“婚外情、多角恋”,并以此为诱饵,招徕观众。于是乎,荧屏上这边离婚,那边乱爱,恩怨纠葛,三角连环,既与时代主旋律极不合拍,又根本引不起人民群众的共鸣,污染了社会空气,败坏了观众的审美情趣。
江泽民总书记明确指出:一切思想文化阵地,一切精神文化产品,都要努力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精神、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电视剧创作理应艺术地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弘扬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弘扬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精神,弘扬艰苦奋斗、务求实效的精神,弘扬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广大电视剧艺术家要站在这样的认识高度,来优化组合自己的创作资源,激发自身的创作热情的社会责任感,加强创作弱项,扫除屏坛邪风,去开创中国电视剧创作的新纪元。
共2页: 2
论文出处(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