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的喜与忧(1)

2013-10-10 02:17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的喜与忧(1)应该怎么写,有什么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该年度举办的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政府奖)共有经各
该年度举办的第20届全国电视剧“飞天奖”(政府奖)共有经各省、市、自治区推荐参评的153部1534集作品进入终评,最后获奖作品(含长、中、短篇电视剧,系列电视剧、短剧,少年儿童题材电视剧、戏曲电视剧,合拍电视剧和译制电视剧)达78部668集。其中,《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等三部作品荣获特别奖;《突出重围》《嫂娘》《有这样一个支部书记》《小鬼鲁智胜》等6部74集作品荣获一等奖;《儿科医生》《红岩》《徐海东大将》《邓小平在1950年》《一个人的背影》《大地儿女》《咱老百姓》等21部160集作品荣获二等奖;《家园》《黑嫂》《希望的天空》《向日葵》《旋转的钞票》等40部319集作品荣获三等奖;《啊,山还是山》等11部139集作品获得提名奖。此外,《呼啸山庄》等6部14集作品荣获译制片奖。《开国领袖毛泽东》的编剧王朝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导演韩刚、《开国领袖毛泽东》中饰毛泽东的唐国强、《突出重围》中饰方英达的杜雨露、《儿科医生》中饰周小蕙的张小磊、《嫂娘》中饰嫂娘的宋佳等分获12项单项奖。
  概括起来,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创作呈现出以下几个鲜明特色:
  一、努力遵照“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注重提高电视剧作品的思想品位、文化意蕴和审美格调,使这门新兴艺术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凝聚和激励全民族的重要精神力量”之一。《突出重围》不仅实现了中国军旅文艺创作的一次“突围”和创新,而且为整个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提供了具有普遍意义的新鲜经验。该剧紧扣“科技强军”的题旨,浓墨重彩地塑造了以军长方英达为代表的当代军人的精神人格,纵情讴歌了军魂、国魂、民族魂。作为该年伊始中央电视台第一套节目黄金时间隆重推出的电视剧,赢得了广大观众的高度赞誉。《儿科医生》着笔于当今医院的改革生活,甚至主要是人事选拔制度方面的变革现实,但完全超越了题材自身,揭示出每一位当代人面对改革大潮所必须深思和抉择的重要人生课题——怎样重塑和锻造自身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操守?从而令这部作品与当年轰动屏坛的同类题材电视剧《希波克拉底誓言》一样,具有了一种深刻的人生哲理品格和高雅的审美格调。《邓小平在1950年》《李克农》《徐海东大将》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的电视剧,都以独特的视角去学习历史、感知历史,注重在审美化的程度上下功夫,因而拍摄得各具特色,异彩纷呈,既艺术地再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氛围,又精雕细刻地为革命伟人传神写貌,堪称是一部部形象生动的革命传统教科书。这些优秀作品,以较为深广的思想内涵、较为丰富的文化意蕴和较为高雅的审美情趣,作用于广泛的观众心理,有利于培养和造就一种深刻而非肤浅、沉稳而非浮躁、幽默而非油滑、健康而非媚俗的群体性鉴赏习惯,形成一种有利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良好的文化环境。这些优秀作品的成功经验雄辩证明:真正“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优秀电视剧,决不能止于满足令观众的视听感官产生刺激和快感,而应当努力通过快感(或悲剧产生的痛感)升华为美感,并进而产生对历史、现实和人生的认识启迪。是止于快感还是升华为美感?是止于感官刺激还是达于心灵的愉悦?这是区分非审美文化与审美文化的重要标志。而只有进入了审美文化的电视剧创作,才无愧为努力“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才真正代表了广大人民群众提高自身整体精神素质的根本利益。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二、坚持以开放的眼光,着意于弘扬革命传统,注重向中外当代文学名著吸取营养,在改编文学名著方面取得了新的成就。面对即将加入WTO的新情势,中国电视剧创作既善于从自己民族的优秀文化吸取营养,又能敞开胸怀把人类先进文化引进来。这突出地表现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和《红岩》这两部根据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电视剧中。前者是我国首次把外国文学名著搬上荧屏的长篇连续剧,后者是把已经搬上过银幕的中国当代文学名著用更长的篇幅再度搬上荧屏。两部作品在观众中都产生了强烈反响。它们在从小说到电视剧的改编拍摄艺术实践中,改编者就如何忠实于对原著的正确理解、如何忠实于长篇电视连续剧特有的审美规律、如何忠实于电视剧艺术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个性以及如何实现小说的文学思维到电视剧的视听思维的转化等诸多方面,都创造了值得珍视和借鉴的新鲜经验。
  三、在探索电视剧艺术风格的多样化和电视剧语言的审美表现力方面,不少作品做出了有益的尝试。《裂缝》《一个人的背影》叙事中的思辨色彩和结构内蕴含的审美张力,《上海沧桑》作为宏篇巨制对长达一个世纪的历史的艺术概括,《家园》对叙事技巧和艺术节奏的把握,《村主任李四平》对长篇喜剧的大胆探索和《开心就好》对短篇喜剧的成功尝试,《农家十二月》《田教授家的二十八个保姆》在系列电视剧创作上获得的可喜成就,以及《咱老百姓》在短剧创作上树起的耀眼的标杆……都将载入中国电视剧发展的史册。
  在充分肯定2000年度中国电视剧创作的喜人成就的同时,也须清醒地看到已经出现的与上述健康繁荣的良好态势相悖的那些理应加以扶持的创作弱项和理应防止的不良创作倾向——

共2页: 1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电视大众文化研究视角的转换(1)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