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震憾二十世纪心灵的黑衣人──卢贝松『圣女贞(5)

2013-10-12 01:02
导读:七、走进电影意涵的心灵渴求 透过黑衣人事件的分析,更突显出卢贝松这部电影的心灵渴求。黑衣人出现前的电影内容,全数集中在黑衣人与贞德的对话
  
  七、走进电影意涵的心灵渴求
  透过黑衣人事件的分析,更突显出卢贝松这部电影的心灵渴求。黑衣人出现前的电影内容,全数集中在黑衣人与贞德的对话中指向特殊意涵。做为一个受过马克斯主义洗礼的现代知识份子,卢贝松绝对不可能同意『无知无识的小农民不配得到救恩』这种知识贵族的思想;那么,走向修行取向而拆解掉小农民生存意义的黑衣人事件,便很明显是卢贝松自己心声的诠释了。
  贞德死于绝望、无助、恐惧,是怎样的一种悲剧?是否卢贝松进行自述表白,承认他自己因为价值拆解而陷入无比的恐慌?还是透过贞德之死,嘲笑二十世纪宗教信徒的荒谬?还是一种极为凄冷地悲剧历史观,表明贞德的悲剧就是二十世纪知识份子的悲剧?不同的悲剧取向决定我们如何感同身受电影的意涵,重新询问我们自己的心灵渴求。
  无疑的,至少卢贝松清楚表明,一但面对黑衣人,就得承担一个难以负荷的地狱──这是杜斯妥也夫斯基使用『大宗教裁判官』描述过的,二十世纪的卢贝松使用黑衣人以二十世纪的语言重新说出来。一但选择面对黑衣人,个人的一切都要追求绝对的真实,凡自己的任何缺失不加以赤裸裸的全面检讨皆是伪善的表现。在这种心灵的冒险如果走不下去,将是死于绝望与恐惧。愿意负荷这种地狱的勇者在二十世纪是处处皆有,只是尼采预言的超人仍未产生出来;贞德的火刑台上,是千千万万知识份子的写照。
  存在完全不同的『救赎取向』,自知能力有限永远无法成圣的罪人躲在一个非理性的保护伞下,面对勇敢走进黑衣人的勇士,只能自惭能力与勇气的不足了。只是我们皆无法同意『无知无识的小农民不配得到救恩』,因此留下空间给自知能力有限的人们是必要的,否则另一种消灭品质不良人种的希特勒思想就再生了。当然我们更会看到种种虚伪的意见领袖滥用『救赎取向』造成种种悲剧,正如我们也只能悲悯地看待勇敢走进黑衣人的悲剧;也许二十世纪的心灵正是面临这种修行与救赎的抉择,是期待自己成为尼乎式的超人?还是自觉自己不比无知无识的小农民更真实?决定了是否承担黑衣人的选择。无论选择何者,我们都期待没有人出现在贞德的火刑台上,那真的是一个太大的悲剧。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这是一部以悲剧结束的电影,看了悲剧以后总是令人黯然;也许正因为悲剧的痛楚,而使许多人把黑衣人事件解释成揭露迷信者或狂信者的理性正义头脑,降低黑衣人事件的震憾力。在我个人认为,正是因为黑衣人对抗迷信的思想,却足以把千千万万人推向绝望,这才是一个最震憾的悲剧,才让我们看完这部电影后久久不能平复。
  也许我们对电影的认识,正是反映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心灵渴求。

共5页: 5

论文出处(作者):
上一篇: 理解人物和体现人物(下)(1) 下一篇:从产业特征看韩国电影振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