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美:文学创作的永恒主题(2)
2014-03-10 01:12
导读:四、表现方式不同 《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战争中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
四、表现方式不同
《百合花》取材于战争生活而不写战争场面,涉及重大题材而不写重大事件。战争中的枪林弹雨只是为了烘托小通讯员与新媳妇之间的诗意化的“没有爱情的爱情牧歌”通过生活中的侧面写生活中的普通人,写日常生活中的“家务事”、“儿女情”,这是茹志娟一生尾数不多的短篇小说的重要特点。《百合花》是他早期作品,虽然写的是战争,却已经包含了刻画普通人的感情世界的
美学追求。
小说《边城》正是通过抒写青年男女之间的情爱、祖孙之间的亲爱、邻里之间的互爱来表现人性之美的。主人公翠翠是一个迷人的形象,是全书之魂。她是人之子,更是大的女儿。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后来,翠翠路遇了刚刚在划船比赛中中了头奖的送,两颗年轻的心灵撞击在一起,那种朦胧的爱意便在翠翠心中萌发。从此她觉得自己感情上有了一种新的需要,但又不好意思说出来。翠翠与送这对深深爱着对方的年轻人既没有山盟海誓的豪言壮语,也没有离经叛道的骇世之举,更没有充满铜臭味的裙带交易,有的只是原始乡村孕育下的超乎自然的朴素纯情,有的只是“遵从古礼”的淳厚人性,有的只是含蕴的东方传统美德。作者着重表现了他们行为的高尚和魂灵的美。在作者的笔下,翠翠是个天真无邪的山区女孩,她聪明、美丽、乖巧、纯朴、善良。难送是个童稚无欺的乡下小伙,他勇敢、英俊、豪爽、热情、勤劳。在这人杰地灵的偏僻之地,两颗年轻的心靠拢了,他们按照自己的标准同时选择了对方,一切显得那么自然,而在这自然之中却显示了“人性”在这块尚不开化的山村的永久魅力。作者正是通过这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反映了人性美。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作品展现人性美的第二个方面是通过老船夫对女儿、对孙女的挚爱来体现的。老船夫是作者在小说中尽力刻画的另一个人物。在作者的笔下,他是古代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他善良、勤劳、朴实、憨厚、忠于职守、克尽本分,凡是但求心安理得的良好品德仿佛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化身;他对女儿、外孙女无私的爱仿佛就是我们炎黄子孙祖祖辈辈、生生息息得以繁衍的血缘纽带。从他的身上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那原始而又古老纯朴的人性之美。小说正是通过老船夫这个典型人物的描述展现亲子之爱的人情美。《边城》中的人性美还表现在邻里之间的互爱中。船总顺顺便是这一类的总代表。他“大方洒脱”“喜欢交朋结友,慷慨又能济人之急”。者正是通过老船夫对子女的挚爱亲情,去和当时社会的你争我夺、弱肉强食形成对照,去呼唤那久已失去的“善良人性”,去追求那“无悔无忧”的远古社会,去保存那“遵从古美”的美德。
五、特色不同
茹志娟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必须是能够站得起来的艺术形象,然后才谈得上是不是“英雄”。如果把小通讯员当作“英雄”来写,那就得写他的英雄事迹,突出他在战场上勇猛的一面,小说叙事者只能与“英雄”的同行,不断发现他的优秀品质,也只能成为“唱颂歌、受”的机会,而且,按当时审美习惯,作家是不可以让新媳妇顺便
笑话“英雄”的,虽然“英雄”可能有暂时的失败(如借不到被子),但受到嘲笑却会有损“英雄”形象。所以,作家有意回避对英雄形象的正面塑造,只是为了坚持自己的美学风时左右,这正是娟的可贵之处。
在《边城》中,作者描绘了一个理想化的完美社会形态,这里没有绳墨规矩的束缚,也没有和道德的制约。这个社会的人和事都是那质朴、单纯,虽然也有贫富等级之分,但人们都在一种淳厚古朴的人情中享受着一定的人格平等,富人也与穷人一样的豪爽,慷慨和救人之急,他们的心灵同样单纯、温存、善良。边城人的身上都闪烁着人性美的光彩。而且,作者把亲情、乡情、爱情这三种人情美与自然景物的美,边城风俗的美浑然一体,以清新明丽的色调写出边城儿女们的人性美。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六、结语
人性,是对社会和他人具有的某种意义和作用上,显出强弱和美丑的。孟子说,人之初,性本善;而荀子却说,人之初,性本恶。这是古人对人性的探讨。人作为社会的主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复杂微妙的,人的内心深处是变化难测的。不管人性作怎样的变化,我们的古人已将它做了大致的划分,便是善与恶的划分。文学给我们打开了认识人生和自然的天地,展示鉴赏真、善、美的审美领域,创设了陶冶情操、完美人性的艺术环境。让我们在文学的殿堂去发掘生命的真谛。
:
[1]茹志娟.百合花.延河,1958,(3).
[2]茹志娟 .我写《百合花》的经过.青春,1980,(11).
[3]陈思和.战争小说与人性美:《百合花》.中国当代文学史.
[4]
中国现当代文学选刊.198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