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侠义精神”
2014-03-22 02:3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浅谈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侠义精神”论文样本,在线游览或下载,科教论文网海量论文供你参考:
关键词:古典舞 侠义精神 中国传统 人文精神
关键词:古典舞 侠义精神 中国传统 人文精神
摘要:中国古典舞对包括“侠义精神”在内的中国传统人文精神的继承及发扬有着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也是中国古典舞成长之根基,尤其在中国古典舞的剧目创作上,我们更要把这些精神财富放在核心的地位,这样才能真正推动中国古典舞的。
在当代从中,“侠义精神”以它特立独行的处世情怀与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盖世豪情,傲然在我们的面前:武侠
电影《卧虎藏龙》、《英雄》在全球刮起了一阵“侠义”旋风,它们让全世界都明白了“友难伤、国难忿”的中国武侠精神含义;
“武林盟主”金庸先生所著的诸多“武侠天书”中,在天马行空、腥风血雨的背后,更向人们阐述的是侠义世界里朋友间的友爱之情、亲人间的尊爱之情、夫妻间的忠爱之情等……在瞬息万变的今天,“侠义精神”受到了大家普遍的关注和积极的宣扬。金庸先生认为:“现在中国缺乏的就是侠义精神,狭义的‘侠义精神’表现为对于弱势群体的救助,而广义的‘侠义精神’则是民间力量和声音对
和社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
当今社会,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大幅改善以后,对包括“侠义精神”的一些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正在渐渐淡漠。那么中国古典舞,为反映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窗口,有必要,也有这个责任,通过更多的优秀作品来对“侠义精神”有所涉及,使人们在欣赏艺术的时,能够重拾中国的优良传统精神。
一、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侠义精神
何谓侠?侠源于士,其名称最早见于《韩非子·五蠢》:“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恶犯禁”。川早期的侠,毫无牵挂,浪迹天涯。司马迁《史记.游侠列传》中“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设取予然诺,千里诵义,为死不顾世”的布衣之侠,体现了侠义情结中的重然诺、重义务、见义勇为、以及追求自由平等的潇洒情怀。到了后来,侠义精神由原先的江湖情节渐渐上升到对国家之情的关怀。往往在乱世战争时期,侠义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与可贵。当到了晚清的时候,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亡问题,于是,维新派领袖谭嗣同、革命党人秋瑾、林觉民等人竭力提倡侠义精神。他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用自己宝贵的生命,把侠义精神上升到了一个崇高的人生境界。
(科教作文网http://zw.ΝsΕAc.com发布) 二、“侠义精神”在中国古典舞作品中的精彩呈现
近几年,古典舞在男子剧目的创作上,似乎走入了一个误区—以柔为奇:《竹梦》中的孙锐百折不挠、软若无骨,犹如天外飞仙;《传说》中的张仁博连延不断、柔意绵绵,真如传说中人·····一时间,全国各地风起云涌,热火朝天,大家一窝蜂的打造出许多“小孙锐”、“小张仁博”。其实,古典舞自身对演员的肢体柔韧度要求非常高,软开度的开发应该说无可厚非。但是,如果大家都把软开度作为一个技术卖点,过度的畸形发展,以满足一些人的猎奇心理。长此下去,那就可能使古典舞男演员愈来愈往中性方面发展了。众所周知,中国古典舞秉承其中国传统文化,一向男女分明,强调子午阴阳,女性更多的展现柔美,男性更多的呈现阳刚。而一系列表现“侠义精神”的古典舞作品,与前面所说的“阴柔之舞”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英雄泪》、《荣誉》、《武士》、《易水寒》……它们就像一杯杯纯厚的烈酒,将古典舞男子演员的,“日刚之气”展现的淋漓尽致。
(一)重—从作品中的动作看到的“侠义精神”
战国末年,秦王横扫诸国,大有一统之势。荆柯受好友燕太子丹的重托,准备诛杀秦王,结果大功未成,舍身就义。《荣誉》就是以战国时期荆柯刺秦为线索,以舞蹈的形式表现了荆柯临行前,在易水边诀别亲友,不诛暴君誓不回的豪情壮志与英雄气概。
首先,从舞蹈动作的重心来看,经常出现的弓箭步、拖步、跺部、蹲担步等。没有一点的飘移,没有一丝的翩忽,几乎所有的动作重心都存在下盘,扎实稳重的舞姿体现了游侠脚踏实地的性格与沉着潇洒的的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