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转变学困生网(2)
2014-03-24 01:18
导读: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
三、不吝尊信,成就转化关键
自尊心是人的自我意识的重要标志之一,是进步的动力之一。
根据学困生的这种心理特点,教师在做转化工作时,不能持有偏见,应充分信任他们,要善于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使他们在心理上获得满足。从而,促使他们主动地把这些闪光点发扬光大,在如此的良性循环中,不断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不断激励他们去完善和超越自己,为他们的全面树立牢固的心理基础。此外,在做转化工作时,教师不能简单说教,应多与他们接触,多参与他们的讨论,成为他们可依赖可信任的朋友。在接触、讨论中将转化的着眼点由结论灌输转向正确思想方法形成的引导,使他们能够在社会准则和行为准则的前提下进行独立的思考、反省,逐步形成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并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帮助,感受到自己在班集体中的重要地位,从而增强他们的自律意识,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心理状态和行为习惯。这样,他们就能树立起“我能行”“我也行”的信念,实现身心如一的转化。
半个世纪前人民教育家陶行知曾这样提醒教师:“在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在你的冷眼里有牛顿,在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四、严格要求,提供转化保证
学困生典型特征之一是意志力薄弱,养成了不良的行为习惯。一种不良的行为,开始可能是偶尔出现,但经过多次反复,这种不良行为就与行为人的某种需要和满足有了直接联系,就形成了坏习惯。一些学困生之所以屡屡犯错,不良行为习惯是关键诱因。而薄弱的意志力又往往导致他们在错误面前能说不能做,要做但又不能坚持,没有恒心,缺乏毅力。学困生转化过程中之所以经常出现反复,原因之一就在于此。显然,反复的次数越多就越不利于转化工作的进行,而要减少反复的次数就应该培养学困生坚定的意志,努力纠正他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在这个培养和纠正的过程中,由于学困生本身的意志力薄弱,就离不开老师的严格要求和监督。严爱相济是教育的辩证法,只有严爱相济才能教育好学生。严格要求为学困生的成功转化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