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浪漫主义情怀的古典艺术(2)
2014-03-31 01:37
导读:从表现上看 勃拉姆斯歌曲的旋律一般都有舒展、温柔、宽阔和悠长朴素等特点。旋律上,勃拉姆斯喜欢使用柔和的调性,多用调式音,较少使用变化音,
从表现上看
勃拉姆斯歌曲的旋律一般都有舒展、温柔、宽阔和悠长朴素等特点。旋律上,勃拉姆斯喜欢使用柔和的调性,多用调式音,较少使用变化音,不喜欢多装饰。这样的旋律显得朴素自然,具有民歌般的神韵。节奏上,勃拉姆斯相对多样化,喜欢用复合性的节奏节拍,尤其在钢琴伴奏方面,特别喜欢交错的切分式节奏,加强音乐的动态。当然,这都是为艺术形象服务,并非技术上的刻意。和声在勃拉姆斯艺术歌曲中占有特殊的地位,是最重要的表现手段。简朴的旋律下面一定衬托着丰富的和声,使得音乐丰满而富于韵致。如《要是我知道回头路该有多好》(作品63,No•8)等,和声的丰富已超出衬托的意义。曲式结构上,勃拉姆斯秉承舒伯特以来的艺术歌曲传统,既有分节歌,也有通谱歌,而且结构更加简洁和规整,常用典型的二段体、三段体或者变奏曲式。他的曲式结构都很精炼,大多数以钢琴伴奏。在篇幅上短则只有12小节(作品14),长则达250多小节(作品73),每一个乐句都体现出他对音乐形式的精心经营。真可谓乐如其人,勃拉姆斯饱受生活的磨难,他的音乐一样充满着对人生的种种情感诉求,他的艺术歌曲大多充满真挚的情感,着重心理刻画,唱来感人至深。如《四首最严肃的歌》(克拉拉去世之后所写),这部勃拉姆斯晚年最重要的声乐作品结构严谨,音响宏大,复调技术复杂,所表达的感情深刻而含蓄,是歌曲艺术中的经典。他对克拉拉的深情虽然从未说出,却让勃拉姆斯的狂热终其一生,让人为其感动,也颇为令人同情。
从艺术歌曲的风格上看,勃拉姆斯的一生有着明显的前后风格变化。早期明朗、乐观的作品为多,与中期显得气象恢宏、颇富激情的风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而晚年的艺术歌曲则偏重个人的抒情写意,含蓄中带有灰色情调。同时,在歌曲创作中融入更多的理性元素,即便在某些较富感情的作品中,也试图写得很客观理智,仿佛有意筑起一道堤坝,去截拦情感波澜的冲击。因此,他后期的此类作品,往往缺乏鲜明的情感或形象上的魅力,有单调之嫌。而且有些作品带有艰涩之意,不易让人接受。从中可以看到,他追求理想而不能实现,陷入失望、走向悲观和退隐的无奈心态。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尽管有着风格的变化,但是终究体现了他对技术的重视,甚至显示出某种优越性。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其创作年份贯穿了他的一生,无论是早期、中期、晚期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而在他的古典形式的精致考究中,蕴含着深刻的浪漫主义情怀。他的作品不仅诱发激情,而且震憾思想,勃拉姆斯深刻地把音乐和人的精神境界联系在一起,把艺术歌曲推到了表达哲理的高度。在每一部艺术歌曲的背后,都有一段打动作者的故事。也许,如果没有这些动人的故事,就不会有这些动人的艺术歌曲。勃拉姆斯的音乐是一种对生命本原的深深自省,生活的热情激起他丰富的创作灵感,激发出一段段动人的旋律。听勃拉姆斯的歌曲往往可以感觉到他从心底涌出某种对人生命运的深层理解。
从的角度看
勃拉姆斯并未标榜自己就是忠实的古典主义者,但他的音乐风格秉承的无疑是古典主义的原则,继承的是贝多芬的衣钵。他不赞同李斯特、瓦格纳等人的浪漫主义,坚持自己的音乐宗旨,将对世界和大自然的崇敬,都展现在他修饰得无与伦比的音乐当中。他的起点似乎是理性的,但终点却以最纯美的浪漫情愫,去感受、去理解爱情、友谊、甚至生与死等,既有浪漫者的情怀,也有着哲人般的智慧和个性化的品质力量,这在他的艺术歌曲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古典的精致细腻和浪漫的美丽多彩都融汇在他的歌声里,贯穿着他对生命和爱欲的渴望与眷恋。
:
1 《德奥古典作曲大师中的最后一人》李近朱 人民音乐出版社北京1986年版
2 《勃拉姆斯》 [英]保罗•霍尔姆斯 王婉容 译 江苏人民出版社南京 1999年版
3 《勃拉姆斯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 杜蕾 载于《音乐天地》 2004年 第一期
4 《勃拉姆斯的艺术歌曲》 钱仁康载于《音乐爱好者》 2001年10月本毕业搜集整理于毕业
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