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从《十七岁的单车》看新生代导演(2)

2014-04-17 01:03
导读:小坚对自行车的物恋情结完全是自恋的转移,这既是当代城市青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又是新生代导演自身的写照。在当今大众文化主宰的后现代语境之中,新

小坚对自行车的物恋情结完全是自恋的转移,这既是当代城市青年的心理特征之一又是新生代导演自身的写照。在当今大众文化主宰的后现代语境之中,新生代导演似乎想接过文化启蒙的重任,他们追求个人风格,固执于个人表达,自我意识强烈,形成了“一种自恋的艺术,一种拒绝进入交换而疏远大众的艺术”。“他们尚无法在创痛中呈现洗尽矫柔造作的青春痛楚,尚无法扼制一种深切的青春自怜。”[2]郭连贵是一个处于恋物癖与窥淫癖之间的人物,周迅扮演的小保姆始终是作为郭连贵所窥视的欲望客体出现的。虽然郭连贵的窥视几次被其兄所阻止,但是并没能阻止他的想入非非。当郭连贵找回自行车后兴冲冲的赶回杂货店时,撞倒了周迅扮演的小保姆。接下来一个镜头中,周迅昏倒在地,她的身体与自行车纠缠在一起。这幅图像隐喻着在郭连贵的心中,自行车和性欲在某种程度上合一了,自行车是实现欲望的工具,拥有自行车他才能在城市里生存,才能实现他在城市里的梦想和欲望。
小坚和郭连贵的物恋倾向正对应了当今社会人们心理上日益严重的物质崇拜,而小坚的自恋与郭连贵的窥视欲则折射了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的不安、焦虑和病态心理。王小帅作为60年代出生的一代,成长在城市,经历了商业化大潮的席卷,作为新生代导演的一员他始终以边缘化的方式关注着当代城市人的生存状况,用他的镜头关照着城市中面对困境的个体。
使用权·产权·夹缝
在影片的表层叙事中始终是以自行车的归属来推动叙事的,事实上影片中自行车的归属权呈现一种割裂和残缺的状态。自行车的归属权被分割成使用权和产权,影片开始时自行车的产权是属于快递公司的,郭连贵只拥有自行车的使用权。当郭连贵偿还清了公司预支的数额,自行车的产权属于他自己之后,自行车却被盗,使用权被剥夺。当小坚从二手车市场把这辆自行车买回来之后,自行车的产权变得复杂而无法判定。小坚买车的钱是偷的,所以并不能说他拥有自行车的产权。偷自行车的是小偷,小坚是花了钱从市场上买的车,所以说自行车的产权属于郭连贵也不合情理。两人最终达成了一人用一天的协议,实际上就是两人都无法拥有自行车的产权,连使用权也是每人拥有一天。影片结尾当小坚主动放弃自己的权利后,郭连贵本来可以完全拥有自行车。但最后自行车被毁的事实又一次无情的剥夺了郭连贵的使用权(自行车已无法再使用,郭连贵只能扛着车离去)。在影片中无论是对郭连贵还是对小坚使用权和产权总有一个处于缺席状态,两人谁也不能

上一篇:浅探我国旅游纪念品的设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