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走出素描认识的误区(2)
2014-05-10 01:02
导读: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
比例在艺术上应不完全是尺度上的准确,它有着更重要的自身规律,这就是整体上的谐调,比例谐调来自客观形象及画家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发现。要使学生认识到,眼前的物体,无论是一个人、一只凳子还是一根绳索,都只是意识的载体,不只是技法功能的实在物,应该说在“似与不似之间”。在凡·高的素描作品《樵夫》中,画家没有受到传统严谨刻画表达方式的束缚,而是用略加夸张的造型、充满激情且呈长条放射状的笔触藉以寄托再现其对对象近乎狂热的内心感受。正因为这样,凡·高走上了艺术王国的颠峰。所以,教师应要求学生及时抓住客观形象的启发,大胆地去创造鲜明的、属于自己的形象。比例的谐调,要求只在印象的舒适感及表现艺术对象的个性特征,不应该是简单的尺度上的准确。它在艺术上只是相对的,当然应是合理的。
其次,在我们传统素描训练的观察方法中,主要是明暗层次.光影虚实的观察法。在素描训练中应当改变这种方法,采取形体、结构的观察法。这并不是在教学中反对利用明暗变化来表现对象。而是要求在素描造型中不要把它作为形象的本质因素来对待。因为明暗光影的变化是被结构形体所决定的,常常在只有表现结构、形体时才能显现它本身的光彩,所以这些明暗层次和光影虚实都会因不同的形体结构而使它们发生改变,但形体结构却不会因光影和明暗的变化而变化。
另一方面在传统素描教学中往往过分强调以明暗层次光影虚实为主体的面造型手段,而忽视线条的表现力。一幅好的素描作品,往往除了讲究造型、结构以外还具有线的表现力。“画家所用的线往往是风格的最明显体现,线是最引人注目的一种艺术元素,也是画家主观意图的传递者。线条与素描的关系,“犹如色彩之于绘画,形体之于雕塑。”“只要在纸上画几条线,就可以看到‘明暗关系’已经作为素描的成分进人素描中去了,因为已经考虑到线条的明暗值。在瑞士著名画家贾克梅蒂的素描作品(达格拉斯·库帕肖像》中,人物与桌椅只是画家摹写的实存物体在瞬间留下的景象。大师将线条融入整体之中,画面中的线条在叠交运行中形成一种内聚力而指向中心,对于画家来说,物体的颜色、外形以及上面的光线只是一点点难以定义的东西,画家认为这点东西可以通过点、线表现出来。这些足以说明线条在素描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假如我们在造型时,不考虑线的变化关系,统统用一种线条去刻画,可以想象作品会如何的单调和乏味。如果根据物体的造型体态、结构关系、空间层次、透视关系去表现,视觉效果就会截然不同。而失去变化的线条,不能产生节奏和韵律,无法达到造型的目的。我国古代画家通过长期积累所倡导的铁笔十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