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
2014-05-08 01:0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有关情感与声乐演唱的心理探讨怎么写,格式要求,写法技巧,科教论文网展示的这篇文章是很好的参考: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声乐与其他音
摘要: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声乐与其他音乐艺术(钢琴、民乐、交响乐等)相比,在音乐艺术表现方式上有明显的不同,应该从一个较高的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关键词:情感 声乐 歌唱艺术
声乐是音乐艺术的一种,是一门综合艺术,它集
生理学、
物理学、
心理学、音响学、
哲学等元素于一体, 利用
声学上的各种技能和技巧,最终反映人的思想活动和精神。声乐艺术是通过歌唱来传达思想感情的,它必须在人们自身声音的生理基础上,通过正规、系统的训练,甚至达到一定高难度的训练水平才能完整地抒发其情感。声乐要求声音自身包含艺术上的美,但仅仅声音上的美是不能代表声乐中需要表达的全部艺术含义的。在课堂上,老师往往为了追求发声和气息的准确而忽视了艺术表现和审美的需要,所以,我们应该从一个更高审美的角度来理解和表现声音,以声音的变化为手段传达美和情感,最终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才是声乐的真实意义所在。
艺术以情感交流为目的,因此思想情感的表达和接受,是需要相一致的,至少也应该建立在相互接近的思想感情基础之上,才能够达到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感动。因此,声乐艺术表现力的强弱取决于能否准确把握并且恰当表现出人们各种层次的共通的情感思想。成语“对牛弹琴”指的就是思想感情基础不一致的结果。因此,我们必须熟练地运用技能技巧,通过声音的调节,恰如其分地表现内心的情感,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表现中去。
(转载自http://zw.NSEaC.com科教作文网)
在声乐教学过程中,尽管科学的歌唱使声音本身就具有丰富的艺术性,包含了我们审美的意识和追求,也体现了人类美的艺术价值,但歌唱情感表现的内涵以及由此产生的审美经验是更重要的。格式塔心理学派曾利用异质同构论解释审美经验的形成,阿恩海姆认为,在外部事物、艺术式样、人的知觉、组织活动(主要是在大脑皮层中进行)以及内在情感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统一。它们都是力的作用模式,而一旦这几个领域的力的作用模式达到结构上的一致时(异质同构),就有可能激起审美经验,声乐演唱也是如此。学习《我爱你,塞北的雪》这首歌曲(艺术式样)时,通过欣赏旋律(力的式样),仿佛看到了洁白的雪花飘飘洒洒落到了北国大地,一片银装素裹(组织活动)。演唱时优美的歌声,饱含深情的发声(内在情感),仿佛能把自己和听者置于白雪的世界中,这样的音乐作品,净化了彼此的心灵,培养了高尚的情操,产生了深刻的共鸣(异质同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情感在审美经验中具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下面我们试图从五个方面进一步阐述声乐中情感的重要性,以及怎样把握和运用声乐作品中的情感。
一、 以情为本,情在声乐演唱中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就有“情之所至,音之所生”之观点,表明了有情才能有声,人为情所动、声为情所发的道理。“情为声之本,声为情之形”是我国传统唱法中重要的
美学思想,著名诗人白居易就是这一美学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在西方历史上,感情论音乐美学最重要的代表人物当数法国的黑格尔,他在《美学》中反复强调音乐的内容及情感的表现,认为情感才是音乐所要据为己有的领域。从心理学角度来看,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社会需要的主观心理反应。哲学上讲的情感是人理解世界的一种方式。情感表现的两个方面是基本情绪和精神特征,前者是外在表现,后者是内涵。在演唱实践中,演唱者是表演者、创造者,这就要求歌者要有丰富的情感投入以及对情感要有准确的把握。而演唱者的情感表现是来自于对歌词意境的理解和对作品中传达的情景的联想和想象,通过联想和想象唤起生活体验,使情感表现的精神特征激发出来,渗透到优美的声音中去,这就是歌唱艺术中情感表达的重要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