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 | 古代文学 | 市场营销 | 生命科学 | 交通物流 | 财务管理 | 历史学 | 毕业 | 哲学 | 政治 | 财税 | 经济 | 金融 | 审计 | 法学 | 护理学 | 国际经济与贸易
计算机软件 | 新闻传播 | 电子商务 | 土木工程 | 临床医学 | 旅游管理 | 建筑学 | 文学 | 化学 | 数学 | 物理 | 地理 | 理工 | 生命 | 文化 | 企业管理 | 电子信息工程
计算机网络 | 语言文学 | 信息安全 | 工程力学 | 工商管理 | 经济管理 | 计算机 | 机电 | 材料 | 医学 | 药学 | 会计 | 硕士 | 法律 | MBA
现当代文学 | 英美文学 | 通讯工程 | 网络工程 | 行政管理 | 公共管理 | 自动化 | 艺术 | 音乐 | 舞蹈 | 美术 | 本科 | 教育 | 英语 |

关于民族文化特色设计的强化路径

2014-06-09 01:13
导读:艺术学论文论文,关于民族文化特色设计的强化路径样式参考,免费教你怎么写,格式要求,科教论文网提供的这篇文章不错: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摘要: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全球化,科学技术全球化,全球化,全球化也被极大地推动。经济发达的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的大举入侵导致了各弱势国家的本国文化日淅势微。本文通过论述全球化风潮中世界设计呈现出鲜明的文化特色,提出应该系统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化,找出精髓所在,用时代的眼光重新审视本族文化,使古老的文明焕发出新的光彩,才能设计出既具世界性又有民族灵魂的作品。

  论文关键词:民族设计 中国文化 精髓

  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设计全球风

  随着各国接触日渐频繁,以美国这样强势国家为首的文化以强盛的经济力量为武器,对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施加影响。使落后者的文化再度边缘化,弱势国家的本国文化日渐势微,造成全球的文化趋同。人们被灌输了这样一种观念:只有与国际接轨才是最好的,才是设计唯一可走的发展之路。然而情况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和乐观。我们是否真的愿意看到全世界说着同样的,以同样的思维模式行事,穿行于大同小异的大街小巷,分享着没有差异的文化?更重要的是设计如果一味地追求全球化,恐怕会给全人类造成精神上的荒芜和灵性的枯竭。我们今天的面貌,文化语言,情趣,经济格局等等所有这些文明无不打上了民族的痕迹,都是珍贵的历史遗存。文化的历史传承具有不可逆转的复制特性,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里蕴含着巨大的文化能量,我们尚未发掘,难道就要抛弃?我们并不是抱残守缺抑或是执着于固有的事物,只是文化的传承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每个民族赖以生存,昂首于世界的自信骄傲的源泉。

  二、设计应有民族特色

  20世纪8O年代以后,西方设计的概念、内涵、语言成为中国设计界的主流话语;西方设计的方法、工具成为我们的唯一工具和方法;以至西方设计的形式成了我们设计的仿照对象和重要形式。从城市到单体再到日用产品,几乎都是外来样式、语言和风格的天下。事实上我们走了一条错误的道路,我们要与国际接轨,借鉴是可以的,但不应该盲目的模仿,我们应当以现代的眼光去审视自己和国际的风格,发现自己长处,吸取别人的精华,找到合适的契合点,创造属于自己的“国际风格”。我们应该意识到,现代设计更重要的是要挖掘我国中的内质和精神。无论如何发展,对文化的重视只会不断加强,设计中带有本土文化的烙印是人们求得归属感的基础。本土文化的体现,不是形象之外另外附加上去的东西,或是表面现象,而是产品本身的形象自然流露出来的一种风采、格调,是事物的内在特制和外貌特征相统一的表现。传统的精神是融于设计师的思维中,通过具体的设计自然地显露出来,是一种精神的体现。

  现在有很多企业已经开始意识到设计民族性的重要。我们看到很多的产品都不约而同地打出“中国特色”的旗号。表面看来是民族文化得到了彰显,其实这是对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误解。设计与的联系导致了设计师们的急功近利,他们没有深入地研究过传统,没有深刻理解民族文化的内在精神,只是盲目地在产品上贴上了中国的纹样,民族的图腾,久之中国的设计将会失去它应有的内涵,只剩下一个空空的形式而不知将归向何处。

[1]   

上一篇:浅谈图形用户界面的文化传播影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