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紫砂陶的艺术发展历程(2)
2014-06-24 01:08
导读:《研斋随笔》、《扬州画舫录》,国外如日本的奥玄宝编著了《茗壶图录》,正史中的《重修宜兴志》、《重修常州府志》也以重笔记载了紫砂。 此时紫
《研斋随笔》、《扬州画舫录》,国外如日本的奥玄宝编著了《茗壶图录》,正史中的《重修宜兴志》、《重修常州府志》也以重笔记载了紫砂。
此时紫砂陶艺界较为有名的是陈用卿、惠梦臣、陈子畦等。而陈用卿再次将铭文刻于壶身,增加了作品的文气。陈子畦在案头白剑的作品构造上,更使紫砂陶艺在文书气质方面表现了多姿的色彩,同时拓展了外销贸易,唤起紫砂陶潜在的商业价值。康熙、雍正、乾隆中期,涌现了陈鸣远、史继长、陈汉文和王南林等陶艺家,尤其以陈鸣远为当代的佼佼者。而后在太平天国时期的名家邵大亨创作了鱼化龙,直至二十世纪初紫砂壶的生产转入完全商业化阶段。这段时期,宜兴的紫砂陶艺作品也开始参加一些国际性的博览会,且在多项博览会中获奖,如陈寿珍的掇球和仿古壶。
4 现代渐成熟
直至1930年代相继出现的名家俞国梁、冯桂林、陈寿珍、任汝庭、蒋燕亭、王寅春、吴云根、裴石民、朱可心、顾景舟、蒋蓉等人,他们将历代紫砂陶艺的技巧传承至今,其中以朱可心的花货、吴云根的竹货、王寅春的筋纹吻合严密尤为出色。裴石民则享有「陈鸣远第二」之称。顾景舟光货仿古、提壁、僧帽、口盖严密。蒋蓉的「荷花壶、南瓜壶、荸荠壶」被英国维多利亚博物馆收藏。任汝庭的绘、刀法等等都显示出每位艺师的风采,例如:朱可心弟子王寅仙所制作的新品杰作被美国、英国、中国台湾、北京、上海等博物馆收藏。吴云根弟子吕尧臣是五八年进厂的佼佼者。从其目前的作品龙狮御壁中,可以看出他的才华。王寅春之子王石耕工艺之高,有胜其父之势,如石圆、希菊壶等均有相当浑厚的功力表现。裴石民的弟子何道洪,他的梅椿壶象征真松乱鼠,尤其为光货,其雄厚的扎实功底,无可挑剔。任汝庭弟子徐秀棠作品均以人像为题材,神态极为传神。
(转载自http://www.NSEAC.com中国科教评价网)
回顾千年紫砂,我们感到自豪。紫砂陶土仅出产宜兴,有着近五千年的陶艺史,同时也是历史悠久的著名茶叶用品,当茶和壶相伴一体的时候,茶为壶增益,壶为茶添味,茶和壶的合用,在文化艺术的陶醉中,心旷神怡。在文人、艺术家的参与下,紫砂逐渐演化为集陶文化、茶文化,兼书法、绘画、篆刻等艺术于一体,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陶,真叫做千年紫砂、世界名陶、宜兴人的骄傲。
参考文献:
[1]史俊棠,陈茆生,丁兴旺.紫砂壶铭赏析.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
[2]楚天昀.中国紫砂收藏指南.内蒙古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