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艺术教育对塑造健康和谐人格的作用(2)
2014-07-05 01:09
导读:其次,美术表现过程对于表现者来说具有“情感宣泄作用”。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会明白1种现象,那就是我们经常会在情绪烦躁的时候无意识地拿起笔,
其次,美术表现过程对于表现者来说具有“情感宣泄作用”。学习过心理学的人都会明白1种现象,那就是我们经常会在情绪烦躁的时候无意识地拿起笔,在纸上漫无目的地画1些杂乱的线条,或胡乱圈画1些宣泄的字眼,或涂画1些杂乱的形象等等。这1行为具有明显的“宣泄作用”。“正确的宣泄”是健康人格的1个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当今社会里,信息快速传达与更新、生活与工作节奏特别快,有1个合适的宣泄渠道是非常重要的。诚然,美术表现是提供个人宣泄非常好的方式之1,历史上的八大山人就是发挥了绘画的宣泄作用的典型之1。他在明朝灭亡之后的极其痛苦无奈的日子里,充分地利用了自己的艺术表现,使心中压抑、怀旧、抗争、无奈、不满与憎恶等思想情感表现得淋漓尽致;伟大的革命家廖承志同志也是利用绘画艺术的宣泄与调侃让自己度过了艰难的监狱生活的。在欣赏我国台湾著名的漫画家几米的作品的时候,我们也无不在感慨这优美的艺术魅力的同时,感慨艺术对生命的健康与生存的积极意义。
美术教育的开展,还能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娱乐与消遣。大学生有相当的闲暇时间,如何度过这些闲暇时间,对学生情感状态与心理健康颇为重要。如果他们能在课余参与1些带娱乐与审美趣味的美术实践活动,往往能消除大脑及身体的疲劳,减轻精神的压力。这样,将会大大有益于学生的精神放松,并使他们的性情得到健康、和谐自由的发展。所以,我们当今的艺术工作者,必须充分把握艺术这1精神工具,为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做长期的努力,因为艺术的这种影响作用是连贯性地实施的。
2、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
对非艺术专业的学生进行美术教育,不应该以“画什么像什么”作为标准和目的,美术作品的表现与创造,其实也没有绝对的标准,那些流行在中国画领域里面的“出自某家某流派”“讲师承”的观点是极其有害的。国画大师齐白石曾经对学生讲过:“师我者生、肖我者死”;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艺术创作思想,鼓舞和指导出1大批出色的文化艺术大家。艺术表现过程究其本质就是个人修养、思想与情感的表达过程,所以,应该让学生自由快乐地进行自己的艺术表现,而不是得创作出“像某家像某流派”那样的艺术作品才是艺术表现。由此,通过艺术自由表达的作用,学生可体验快乐、培养自信,塑造和谐的人格。
(科教论文网 lw.nSeAc.com编辑发布)
美术作品作为1种由外至内都体现着自由的艺术形式,不但在其中积淀着美和智,而且也潜藏着真与善。画好1幅画,需要投入时间、细心与耐心。在这1心1意、专心致志的过程中,学生的自制、热忱、坚持、自我驱动、自我鞭策的能力会得到更好的发展。学生投入了情感成功地完成了1个艺术创作,哪怕是稚拙的,也特别有利于自信心的形成。作品创作之后首先欣赏作品的必然是作者本身,只有符合自己创作意愿和思路的作品才能满足自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