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首页哲学论文经济论文法学论文教育论文文学论文历史论文理学论文工学论文医学论文管理论文艺术论文 |
【摘要】本文通过对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的探述,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育的现状进行了剖析,同时对高校艺术专业中摄影艺术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艺术设计;摄影艺术;摄影教学;探讨
在综合大学、业余大学里,摄影作为一门素质教育的选修课,起着培养美学品味、提高审美水平的作用。由于无需较高的美术基本功,使学生在纯技术层面上学习该课的难度大为减轻。在艺术类学科中,摄影由于跟绘画雕塑、艺术设计等关系密切,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艺术创意。
一、高校摄影教学的现状
目前我国高等摄影教育呈现出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办学结构,拓宽了中国摄影艺术高等教育,摄影艺术不断发展进步,为中国摄影教育体系的完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纵观我国摄影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尤其是相对于美国和欧洲等国家显得尤为薄弱。
二、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教学的现状
1、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教学师资力量比较薄弱
艺术设计类专业摄影教学在发展的规模上如雨后春笋。据有关资料统计,在全国范围内已经有超过50所院校设立有摄影相关专业。据有关资料统计所有艺术类院校都开设了摄影方面的课程。但是,这种空前繁荣的背后,隐藏着许多对今后的发展不利的问题:(1)办学条件不够完善,办学目的急功近利。(2)专业教师数量不够,素质不高。
2、艺术设计专业摄影教学偏重技术型
现在国内摄影课的教学则偏重技术性,把掌握摄影的基本技术和技巧,为艺术创作收集素材当成主要教学目的,却缺少新视觉、新形式探索的意识教育,阻碍了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不符合现代艺术设计教育摄影教学为专业服务的理念,在数码影像飞速发展的今天,摄影课课程设置和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
2、教学中注重实践拍摄环节,强调学生的动手能力
摄影以视觉艺术的形式呈现在人们眼前,同时它又兼顾着纪实性的特质,较之其它门类的视觉艺术而言(如油画、雕塑等),摄影受其科技性的制约更多一些,这也就决定了摄影艺术中理论成份的含量较之其它视觉艺术门类所占比重更大一些,尤其是在摄影基础课程(如暗房工艺、摄影曝光、摄影用光、摄影构图等等)。
3、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 (科教作文网http://zw.NSEaC.com编辑发布)
在摄影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原则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创造性思维的启发不能只停留在模仿阶段。学习是建立在模仿的基础之上的,但不可停留在模仿阶段,要引导学生运用思考,采取批评的态度,去理解、吸收知识和解决问题,可要求学生对摄影史上大师的作品进行再欣赏、再认识、再创造。二是要鼓励创造特征的表现,教师在教学中随时鼓励学生有创造特征的表现,如首创性、新颖性、灵活性,教师可鼓励学生循着新的方向去设想和构图,不必拘守旧套。
4、教学中组织摄影评论,发展审美评价能力
审美教育是摄影教学中极其重要的教育,应融汇在摄影教学的各个环节。作品分析与鉴赏是提高学生审美水平的有效手段,只有提高美的分辨能力,才有可能提高创造美的能力,因此,开展和组织摄影评论,提高学生审美评价能力,是摄影教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四、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摄影教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