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中西方古典戏剧的悲剧性(2)
2014-08-17 01:04
导读:而在中国的古代我们关注的不是命运,不是抗争,而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人和社会之间的问题,再加上统治者的思想文化禁锢,高度集权的社会部优一套
而在中国的古代我们关注的不是命运,不是抗争,而是人和人之间的问题,人和社会之间的问题,再加上统治者的思想文化禁锢,高度集权的社会部优一套社会伦理的约束,戏剧所表现的空间也相应的会很狭窄很多,大家关注的是自己当下的生活,戏剧所表现的当然也就只能是一般的社会生活,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最多是借剧中人之口抒写自己的情怀。没有很多是深刻而宏大的对于生命意义的思考,对于人生价值的追问,更大程度上它是一种纯粹意义上的娱乐。最早在宫廷,后来在勾栏瓦斯中都是这样的。它是随着城市小市民的产生而发展繁荣起来的,更多的是来表现小市民的爱,恨,情,愁,来迎合市民阶级的审美要求的。所以中国古典戏曲中的悲剧如果按西方的悲剧理论来划分则不能称之为悲剧。只能称之为“悲情剧”或是“怨”剧。但是我们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西方的理论来框架中国的戏剧无疑是不合理的。唐岫敏在悲剧与现代社会一文中说“悲剧的主人公从出身高贵的英雄变为平民百姓,但是他使人恐惧,激发人怜悯之青的本质没有变,社会人生本身就具有悲剧性,中国的戏剧往往用一种凄婉悲弥的意境写意性的描述生活的无奈。这也往往更符合我们中国的审美心理,更容易为广大观众所接受。所以它不像西方传统悲剧那样很生硬的把血淋淋的现实更为夸张地呈现在舞台上,用满台的尸体来证明命运的不可逆转,无可奈何。它不是要引发人们对于生命本质的思考而是要人们了解真真切切生活的无奈。所以它不像西方的编剧法则那样:一出戏,喜剧要保持喜剧的一致,悲剧要保持悲剧的一致,切记风格的混杂,非驴非马。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在这个悲剧事件的过程中并不是所以的细节都是悲惨的,就像我们的生活一样,什么时候都是悲喜交加的。所以在我们看到《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很多喜剧场面时,我们也不会认为那是一部喜剧。喜剧情节的穿插,神话色彩的结尾并不能改变这出戏悲剧的本质。反而增添了一丝无以言说,又有耐人寻味的凄美。
(科教范文网http://fw.ΝsΕΑc.com编辑) 英国学者克瑞奇礼曾有过一段绕口令似的陈述:“古希腊悲剧并不具有足够的悲剧性,因为它太英雄主义了。只有喜剧才真正具有悲剧性——喜剧的悲剧性在于它不是悲剧。”这就是说,出身高贵道德高尚的悲剧英雄与日常生活相去甚远,非常人所能及,因此显得,某种程度上的失真。如果只有想象世界里的英雄,生活中却无一对证,悲剧就会带上童话的性质,而如此严肃的题材装进童话的瓶中,当然就失去了悲剧应有的严肃和庄重。从这一层意义来讲,那些表现社会生活的戏剧就有了很强的悲剧性。
论文网在线